位於蘭陽溪南岸,緊鄰二結車站,居交通要衝的「二結農會穀倉」,建於昭和三至十年間 (1928-1935),
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在二次大戰期間,負責收購蘭陽溪南岸廣大農業區的稻穀,經過碾米工廠的
精製後,轉運到台北各地,或經基隆港輸往日本或南洋。


但因時代變遷漸漸走入歷史,不過,其建築物的典雅造型及樸實風格,仍難掩當年風華。


大正九年(1920),宜蘭利澤簡名醫林木溪林木火昆仲等社會賢達發起成立「有限責任利澤簡
信用組合
」就是現在五結鄉農會的前身;昭和十年(1935)增設大型磚造的附設農業倉庫負責倉儲
五結庄轄內公糧,就是今天的「二結農會穀倉」,地方居民簡稱「二結穀倉」。



穀倉內部的空間規劃分成「農會辨事處」、「碾米工廠」及「榖倉」,由三部分連接而成的長型空間,

其牆面為磚造,倉庫內的木造設備均採最上等的檜木材質,有通風防潮設計,

堪稱是當時地方上最新式的建築之一。



具有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特色,混合和洋風格的「二結農會穀倉」,據說與「頭城農會穀倉」
的建築設計師為同一人(宋祖平建築師)。

就建築的歷史價值與特殊的空間功能而言,二結穀倉為宜蘭境內僅存的一座穀倉,

也是五結鄉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倉庫,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對面的大二結玩紙工坊 . . . . .



日治末期,爆發東亞戰爭,統治者為控制糧食運用,經常派員到農民家中徵繳軍糧,
並在榖倉將稻穀加工處理後,透過緊鄰的二結火車站運送到基隆、台北。

台灣光復後,稻穀改為自由買賣,但農民仍會將稻穀送抵榖倉交易…..




之後因農業沒落,再加上設備老舊,建築不易補修,二結榖倉過去的風華逐年褪去,
直到民國82年,五結鄉農會另建新的榖倉,二結榖倉因而閒置至今。





民國87年宜蘭縣政府召開古蹟評鑑審議會議,決定將縣內僅存的日治時期榖倉建築
-五結鄉農會二結榖倉,列入縣定三級古蹟,並進行修復工程,為二結農村稻米文化
留下歷史見證。





二結穀倉已列為三級古蹟,目前委由大二結文教基金會管理。




原穀倉辦事處之辦公空間,規劃為主題餐廳之主要用餐區,並作為主入口空間。
餐點以販售在地農產、米食、名產及手工藝等商品為主。




原穀倉之西側廊,規劃為稻農文化園區之主題商店空間;
東側走廊,作為稻農文化園區之常設展示空間。



儲穀倉庫保留兩個倉槽,作為稻米倉槽實境展示區及倉槽構造之展示學習區。





戶外則陳列著一些裝置藝術, 以及一節火車車廂, 提供遊客休憩之用…..




位於二結圳旁的二結火車站,創建於大正七年,原為一座木造黑瓦的站房建築,
為配合宜蘭線通車,於大正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開辦營運。

民國50年颱風來襲時站房倒塌全毀,於民國51年改建成鋼筋水泥站房迄今。

二結穀倉除了本身特殊的歷史價值外,
與附近的水圳、農田、車站倉庫,形成緊密的人文空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