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集集支線的集集車站,建於大正十年(1921)。日本政府為興建日月潭發電場運送材料起見,興建由
二水通往今水里鄉車埕之縱貫鐵路支線,當時係一簡陋的木板構築車站,於大正十一年(1922)元月十五日
通車。 昭和八年(1933) 擴建成今貌,距今已有七十餘年歷史,為目前本省僅存的少數古老火車站。
集集支線未建以前,集集對外交通主要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轉運不便,
支線鐵路興建後,本鎮之對外交通大為改善,同時亦帶動沿線鄉村之興起及經濟之繁榮。
集集站因位於集集線鐵路之中心點,日據時期屬台中州新高郡,為地方行政中心。
昭和八年(1933)日本政府鑑於集集車站已成為附近地區之交通門戶,舊車站格局侷促、簡陋不敷業務需要,
遂將原車站拆掉加以重建,採純檜木為建材。
車站建築架構為一日式型態,純檜木架構之車站建築。
建築裝飾上並無繁複之裝飾語彙,其建築立面簡潔,僅作線狀之垂直水平分割。
屋頂現為黑瓦,地板表面為水泥粉刷,屋架,樑柱支撐材亦為檜木。
外型極為典雅拙撲,距今已六十餘年之歷史,為目前本省僅存之少數古老火車站,
為觀光旅遊、攝影、拍照之最佳外景。
集集位於鐵路中心點,因為鐵路的開闢而繁榮起來,成為鐵路沿線交通運輸中心與農產集散地,
昔日商旅往來極為頻繁,市街相當熱鬧繁榮,全盛時期街上的酒家和旅社多達十餘家。
集集支線火車通車初期以載運工程材料為主,不過隨後亦負擔起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香蕉、稻米、
水果和木材的功能。
期間在昭和五年(1930) ,正是臺滔香蕉外銷日本的黃金時代,當時的中寮、水里、社寮、秀峰一帶
所產的香蕉,都在集集集散,再藉由集集支線運往外地以外銷日本。
光復後,集集支線仍擔負起輸木材,農產,以及接送人員上班上課。
民國五十五年(1986)以後,鐵路局以集集支線嚴重虧損為由,有意停駛並拆除集集線火車,
幸賴地方人士極力反對而免遭拆除之命運。
民國八十三年起,鎮長陸續捐資雇工整理環境外,並將車站加以綠化美化。
加闢停車場,並向國防部爭取到報廢戰車兩部,陳列於火車站前供民眾參觀,而車站廣場也放置了
一部銅製的小火車頭; 並向鐵路局爭取代管車站旁報廢倉庫,將其整修闢為鐵路文物展示館,使得
集集火車站逐漸恢復生機。
維繫了八十年之久的老車站,終究敵不過九二一地震的天災,一場天搖地動,
讓昔日遊客如織的景象,只剩一片斷垣殘壁 . . . . .
漫長的重建 , 終於讓車站重新昂然佇立 ,
再次迎接遊客的造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