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車站位於嘉義市西區,為臺灣鐵路公司縱貫線南段、
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線的鐵路車站及往高鐵嘉義站
的嘉義BRT車站。
早期亦為臺灣糖業鐵路北港線(原稱嘉義線)、朴子線的嘉義站,
為台灣第一座三鐵共構的車站,
但目前糖業鐵路皆已廢止,
後站連結先期交通轉運中心,
可轉乘客運及公車。
嘉義車站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中山路528號,
創建於日治明治時期,經過多次整修,
於昭和8年(1933)改建為現今的樣貌。
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2)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將縱貫線南部工程
從新營庄(今新營)往北推進到嘉義,1902年4月20日嘉義與新營之間通車 ,
1903年12月15日嘉義與他里霧(今斗南)間通車,
原第一代「嘉義火車站」可能在這個時期竣工,
推測為磚木混和構造建築 。
此時期糖業鐵道與阿里山森林鐵道也並存於原第一代「嘉義車站」,
當時的站體對於一般公共使用來說過於狹窄,使得原第一代嘉義火車站
日漸不敷使用。
嘉義地區時常有地震發生,
在明治39年(1906) 3、4月發生的兩次地震,
使得嘉義火車站的土壁剝落,磚柱龜裂。
因此從大正8年(1919) 嘉義廳出版的《行政事務及管內概要》中,
對於未來設施建設的展望就預期嘉義火車站的改建。
爾後在昭和4年(1929)「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年報」中便有「嘉義驛
改良工事」相關紀錄,計畫從1929年開始,在四年內擴張嘉義車站的規模。
另外,根據《臺灣建築會誌》中的紀錄,
「嘉義車站」的設計者為鐵道部改良課宇敷赳夫技師。
最終「嘉義火車站」改建工事於昭和8年(1933) 完成,
成為鐵道縱貫線上第一棟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的車站。
二戰期間,「嘉義火車站」曾遭美軍轟炸,受損嚴重,
雖歷經多次修繕,但大致維持原有樣貌。
1945年後「嘉義火車站」改由「台灣鐵路管理局」接管,
隸屬「交通部」,負責營運鐵道及其附屬事業。
「嘉義車站」於1998年10月15日經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
古蹟本體包括車站建築本體及第一月台。
2020年3月1日配合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停辦貨運及軍運業務。
2022年7月29日臺鐵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針於2021年起對嘉義車站
進行微改造計畫,於嘉義車站大廳舉行第一階段成果發表。
本站為嘉義地區唯一的一等站,
和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線為共構車站。
現今的嘉義後站為早期糖業鐵路車站的站址。
因擴充興建嘉義市先期交通轉運中心之故,
旅客須利用站內地下道以及站內、外天橋方可到達後站,
目前本站正在興建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高架化嘉義新站
預計2025年底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