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師大、臺師大或臺灣師大),前身為日治時期(1922)創立的「臺灣總督
府高等學校
」,光復後改制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臺師大以中等學校師資
培育的院校著稱,在教育、人文、基礎科學、藝術、音樂及體育方面擁有深厚的基礎。


臺灣師範大學的前身為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創立於大正十一年(1922)

昭和二年(1926)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為日治時期進入大學前的預科教育,
1941年臺北帝國大學增設預科以前,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是臺灣唯一進入大學的管道,
競爭可說是十分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於1945年將之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1946
年,政府設立省立師範學院,與臺北高中共用校舍,後臺北高中停止招生,師院接收
臺北高中的校舍及其設備。





同時,為了師院畢業生實習與教育實驗,19474月接收當時省立臺北和平中學為附屬中學,
成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當時國立臺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省立農學院、省立工學院合稱為臺灣四大學府。







1955年,師範學院改名為省立師範大學,成為臺灣最早的師範大學,

1967
年,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省立師大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時至今日,師大校本部校區內尚有四棟建於日治時期的老建築,
包括行政大樓、普字樓、禮堂及文薈廳等,並於2003年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師範大學禮堂為原高等學校講堂,建於昭和四年(1929),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設計,

它的出現可視為臺灣高等教育的里程碑。

  

行政大樓建於1928由日人米重三郎設計
西洋和東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紅磚牆的外觀和洗石子裝飾呈現典雅和莊重的氣氛;




普字樓」見於1926年是臺灣師範大學校區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中世紀哥德式風格為
日治時期帶來一點迷人的歐洲風情;




「文薈廳」建於1926年,是昔日台北高等學校的生徒控所(準備上課或休息之地)
氣窗上大衛之星的圖案是最大的特色,今日已成為學生餐廳;




師大的舊校舍包括禮堂等都採用一種略帶中世紀歌德建築風格的形式,
特色是將屋頂女牆作成古堡的城垛造型,門窗採用尖拱,並有凸出窗,

以便引入較多的光線。





師大總圖書館是一座半圓型八層樓之建築內外設計新穎,美輪美奐
面臨和平東路這面保留了舊館的立面…..

這具有列柱式迴廊的正面,頗具有維多利亞風格,



然此並非日治時期所遺留,而是光復初期(民國38年)前後所建,






1980年代要拆除舊圖書館時 曾經引起保存論戰,
最後校方及建築師採取了保留門面作為紀念來回應,
 
也因而

保留了今日典雅的風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