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治末期,仙洞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仙洞庄」,隸屬於基隆堡。
該庄北、東、南三面臨海及基隆港區,西邊為牛稠港庄、外木山庄。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901)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一區。
明治三十八年(1905)7月,第一區、第二區合併為「基隆區」。
大正九年(1920),該庄改制為「仙洞」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基隆街。
1924年10月,基隆街升格為州轄基隆市。
1931年基隆市實施「町名改正」,
大字改制並拆分為多個町。
仙洞庄為仙洞町…….
基隆仙洞地區包括白米甕、火號澳、澳仔底、仙洞、仙洞後球仔
及土窟仔好多小地方,在日據時期基隆港 未築港前,這些地方都是從事
捕漁為業的漁民居住小漁村。
隨著日本政府築港計畫的施行,仙洞後首先開築14-18號碼頭,
球仔及土窟仔小漁村最先消失,接著是仙洞,填海造地築建船塢
自然海岸消失漁村也沒有。
光復後,先是在白米甕、火號澳興建穀倉
和外港碼頭,白米甕的小漁村消失。
到了民國58年,政府為因應世界性海運貨櫃時代來臨,
在仙洞火號澳闢建了一座基隆港 第一貨櫃中心,當時所剩最後
的一個小漁村澳仔底,還住有幾戶依靠捕漁為業的漁民,
他們一生從事捕漁為業,傍晚出海清晨歸來維繫規律生活,
一夕之間泊靠漁船的自然海岸地方被打樁填築闢建了碼頭,
長年可以泊靠漁船的地方沒有了,漁民們為了生計,
都改行從事其他行業維生,
其中以朝向從事碼頭工作者為多。
築港期間,基隆築港出張所則分別在昭和6年(1931)後
實施町名改正後設置的仙洞町和昭和町(潮見丘)修築官舍供給
技師與職員寄宿,其中位於昭和町的港務局長官舍最初則是
作為所長官舍使用。
並於昭和五年(1930年)完工。
昭和10年(1935年),位於昭和町的宿舍則更名為
「潮見丘工事部官舍」。
日治時期,仙洞地區有數間公共 建築如 :
基隆港務部檢疫所、基隆築港出張所……等。
如今,仙洞聚落內僅存破落的老古石墻垣,
及幾間昔日有錢人的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