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份庄(興福庄)較萬盛庄開墾時間稍晚,十五份庄也於乾隆中葉開墾。

根據《台北縣志》十五份庄的開墾事蹟如下: 乾隆中葉,安溪積德鄉人蘇興存、高貽椒、林家修、

楊元林,及歸善鄉人翁士軒、金田鄉人王賢宗、顏衷,山頭鄉人許標重、許標勝、陳渥千、陳乾智,

珊屏鄉人劉世棠等十五股所闢而得名。



在漢人未到此地開墾前,十五分庄是一片原始林地(公館一帶當時地名稱為林口庄,乃因地處

森林的入口而名),凱達格蘭族秀朗社散居其間。清乾隆初年(約1740),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

移民合墾闢林地為耕地,建立聚落,開啟十五分庄的新頁。



由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所調製的「台灣堡圖」中標示,

興福庄以橋頭附近劃分與萬盛庄之行政庄界,據此,十五分庄的範圍,西起於橋頭(今興隆路

一段底與景興路交口),東至興隆山、馬明潭山(今興隆路三段底、再興中小學前),北以蟾蜍山

(亦稱內埔山)、興福山、芳蘭山、中埔山(亦稱十五分後山)為界,南臨溪仔口山(今景美山),

為一三面環山的谷地,並有萬盛溪流貫其間。



另根據湯熙勇對景美地區各里名稱演變的研究,目前文山區以興字開頭的十個里,

顯然是由清領時期的興福庄一路演變而來。



由一些保存下來地名來推論,十五分庄的生活範圍除上述區域外,

也應由橋頭再往西再擴大,包括三福街、羅斯福路六段、及景隆街間的區塊。

有關興福庄內的文化資產 ;




除了賴氏萬壽塔之外,約在附近興隆路一段巷內的景美運動公園的山丘上,也有著在同一時間,

被市政府列入市定古蹟保護的日治時代文物-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約在1929年,為紀念當時有心人士為萬華及古亭地區等地的窮苦民眾購地在大直庄以及興福庄

建塚而立此碑。




當時的參與捐獻者,不乏有辜顯榮、陳天來、林柏壽以及許丙等士紳商戶。

若想要尋找此碑者,可搭乘捷運新店線至萬隆站二號出口處出站後,

穿過景明街後,接上興順街走到萬善堂的位置即可抵達。



興福庄建塚紀念碑的位置,就位在興順街內。

從建塚紀念碑的左下方落款處可得知,立下此紀念碑的人,為日本人伊增田秀吉。

並由倪希昶撰文記載其事。


在紀念碑四周的石頭欄杆,從外觀上來看,卻絲毫沒有受損。

原本此碑位於墓葬區內 , 不易查訪 ;


近來因周遭的墓地以進行清塚 , 整個山頭上反而只剩下這一座紀念碑 ,

原本的山坡混亂的墓葬區 ,

如今已整建成擁有青青草原的公園 …….

 

(資料來源 : 文山學資料網)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