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3717.JPG - 北門新風貌

台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為昔日台北府城的正門。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

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為台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亦是世界僅存的

閩南式碉堡城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

DSC03770.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69.JPG - 北門新風貌

 

承恩門雄鎮台北府城之北,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

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別於一般平民由南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

與小南門不同。

 

DSC03712.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13.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14.JPG - 北門新風貌

 

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

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

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

 

DSC03715.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16.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17.JPG - 北門新風貌

 

屋頂為閩南傳統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

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

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DSC03724.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32.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64.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30.JPG - 北門新風貌

 

 

在官員長期主導與地方仕紳的贊助下,台北府城於清光緒十年(1884)建城。

北門即為五座城門之一,也可以說是台北府城的正門。

 

 

 

除了作為大稻埕(約略位於台北府城西北方)居民進城與出城的主要通道,基於城門方位上面向淡水河口

的緣故,因此對於防禦上的功能也有所側重。

 

DSC03720.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21.JPG - 北門新風貌

 

在城門本身的防禦式設計外,另外還在城門北側增建一道方形的外廓(俗稱「甕城」),將城門半面包圍,

且設計外廓的圓拱門洞與城門門洞間互不相對(東門亦有此類外廓設計,但為接近橢圓形的外廓);

外廓北面門洞上方處有題著「巖疆鎖鑰」四字的橫額 ;

 

DSC03768.JPG - 北門新風貌

 

該橫額後來隨著日本人拆除外廓,而流落成為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涼亭的礎石。

戰後移至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的「碑林」陳列,

直到19982月才重新移回北門前方空地。

 

此次配合忠孝東路引道拆除 , 已暫時移置 ; 他日應重新移回原址…….

 

DSC03725.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28.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26.JPG - 北門新風貌

 

 

189567日,已經於台灣北部登陸的日軍應仕紳代表辜顯榮等人請求,準備進入當時接近無政府狀態的台北府城。

於北門外躊躇不前時,又得一老婦協助,兵不血刃地從北門進城,開啟日治時期的殖民序幕。

 

DSC03727.JPG - 北門新風貌

 

 

 

日人強硬執行「市區改正」計畫,至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

1905年拆除西門後,原本欲進一步拆除包括北門在內的剩下四座城門,後來在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

及其他學者的請命之下,加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支持,才得以避免被拆除的命運。

 

之後又於1935年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DSC03723.JPG - 北門新風貌

 

1966年市政府開始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全面改建為華北樣式建築,原貌盡失。

北門本來也在改建之列,不過由於當時已經計畫在忠孝西路上興建高架道路,並且將通過北門所在位置,預定直接

拆除北門,不再改建。

DSC03722.JPG - 北門新風貌

 

 

1976年高架道路開工,在學者極力爭取下,市政府才同意修改興建方案,

高架道路改以彎道繞過北門所在位置。

高架道路完工後的十幾年間,北門被高架道路主線和延平南路匝道緊密包夾。

 

DSC03783.JPG - 北門新風貌DSC03782.JPG - 北門新風貌

 

如今配合引道的拆除 , 北門城樓再次矗立於街頭要衢 ;

有人形容有如法國的凱旋門 , 寓意有些不恰當……..

 

但無論如何,

終究是恢復其原有的風貌

若能再砌上一段城牆 , 是否更能顯現其格局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