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
長壽元年(692)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又改「龍興寺」。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乾寧四年(897)王審邽重建。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被毀,尋重建。
元代賜名「大開元萬壽禪寺」。至正十七年(1357)又被毀。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僧惠遠重建。永樂六年(1408)擴建。萬曆二十二年(1594)重修,
崇禎十年(1637)總兵鄭芝龍等重建大雄寶殿。
開元寺占地7.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中軸線上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
藏經閣,東部有鎮國塔、檀越祠、准提禪院,西部有仁壽塔、功德堂、尊聖院、桑蓮古蹟,水陸等。
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
殿內石柱為梭柱,石柱上有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師所書。
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布局,
兩塔均為仿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
東為「鎮國塔」,始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初為五級木塔,南宋寶慶三年(1227)改七級磚塔,
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至淳佑十年(1250)間重建,高48.24米。
西為「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南宋淳熙年間改磚塔,並易今名。
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至嘉熙元年(1237)重建,高44.06米。
開元寺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雙塔塔身浮雕精美。
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
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築,建於明崇禎十年(1637)。
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頂,通高20米。
前檐重檐下橫匾書「桑蓮法界」四字。殿內減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構架,號稱「百柱殿」。
殿內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間各有補間鋪作兩朵,盡間僅一朵。
斗栱上雕有有「飛天樂伎」二十四尊,
集佛教妙音鳥、基督教天使和中國飛天造型於一身,雕刻精美。
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隔數月再次走訪泉州,再一次仔細地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