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871.JPG - 永寧  鎮海石

永寧,狀若鼇魚,別稱鼇城。

 唐時稱高亭,宋初稱涼恩亭,在海口一帶,則稱水灣,又稱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

 南宋乾道八年(1172),為防外患,于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因此得名。

DSC05853.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54.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55.JPG - 永寧  鎮海石

 

 明洪武二十年(1387),為防倭患,朝廷于此置衛,作為泉南屏障,稱永甯衛。

下轄福全、崇武、中左(廈門)、金門、高浦五所,設三個巡檢司,分置於祥芝、深滬、圍頭。

DSC05856.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57.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2.JPG - 永寧  鎮海石

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在此所建的衛城,

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廣一丈一尺,封家不下三萬,官印七十二顆。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二月,倭寇陷城,軍民被殺傷幾盡。這就是永甯歷史上有名的—  陷城洗街血案。

明嘉靖年間,俞大猷曾率軍民於此抗倭。

DSC05858.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59.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0.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1.JPG - 永寧  鎮海石

據《泉州府志.卷十二.城池》載 :

永甯衛城東西長二百九十五丈,南北寬二百零七丈,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廣一丈五尺,

高二丈一尺,窩鋪三十有二,為門五,南曰金鼇(南門),北曰玉泉(北門),東曰海寧(大東門),曰東瀛(小東門),

西曰水清(西門),各建樓其上,城外濠廣一丈六尺,間以大石,深淺不同。

DSC05864.JPG - 永寧  鎮海石

 

又載:永樂十五年(1421),都指揮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門各築月城。

正統八年(1443),都指揮劉亮、指揮同知錢輅於各門增置敵臺。成化六年(1470),門樓廢圮,指揮楊晟重建。

康熙間,總督覺羅滿堡、巡撫陳瑸修令移駐提標左營遊擊於此。

DSC05865.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3.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6.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67.JPG - 永寧  鎮海石

 

清代康熙年間又經修復。

永甯衛城建於地勢陡峻的山坡上,城內有娘媽山、象山、鶯山等三山。

衛城居高臨下,北依五虎山作屏障,俯瞰永寧港海面。

當時築城時,不采五虎山之石,捨近求遠而取蚶江、祥芝沿海之石,就是為保留完整的五虎屏障。

DSC05869.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70.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72.JPG - 永寧  鎮海石

鎮海石就位於永寧鎮朝陽山上。

DSC05876.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83.JPG - 永寧  鎮海石

 

 石呈扁圓形,高六米,基底每邊寬三.三米,底部略呈橢圓狀,貼疊在另一塊大石上,形如金瓜擺在玉盤上。

雖與底石接觸面積小,卻巍然聳立,風雨不動,背海仰坐,宛若寶珠懸望。

DSC05868.JPG - 永寧  鎮海石DSC05875.JPG - 永寧  鎮海石

 

 石的背山面海,臨海一面豎向雕刻“鎮海石”三字大楷書,筆力遒勁,氣度宏渾,

相傳為明.抗倭名將俞大猷鎮守永甯時所寫,後人即以此名石。

DSC05884.JPG - 永寧  鎮海石

登高探視,

無疑就是永寧衛城中的制高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