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尾地名原為「北邊番社的末端」為長形如蛇橫臥狀聚落,北邊是一望無際田園
直透到牛稠溪畔,南面為一個大池塘,東邊為庄頭,西邊為庄尾。
據本地居民傳說 :
最早自到此開墾者王姓,覺得不錯遂回到原籍地邀請小舅子蕭姓人士一起來發展,
將庄頭讓與蕭姓舅仔,而他自己則到庄尾,
故現今北社尾庄頭多姓蕭,而庄尾則以王姓居多。
目前庄頭部分屬保安里,庄尾部分則屬北湖里。
北湖里 里名由來係因聚落南邊有北社尾埤(大湖埤 ),
因為於嘉義市北方,故取名北湖里 ……..
保安里舊地名為「北社尾庄」,
日治時期劃分為三甲:庄前、庄中、庄尾。
北社尾庄頭一帶由蕭姓開墾(今保安里),故在東緣有一蕭姓宗祠,
約建於民國83年左右,宗祠後有安養中心;
而庄尾一帶由王姓開墾,因此目前留有宗祠一座;
王姓宗祠被列為市定歷史建築。
北湖社區是一個文化歷史相當豐富的地方,從早期遺留下來的文物中可看出端倪,
王姓宗祠前的石碑文獻,設立於清光緒九年。
碑文內容公告了各房之權利、義務以及土地四界等事宜。
北社尾王姓宗祠於921大地震受到損害,
民國98年由文建會編列預算補助修繕,近年才完工落成。
北社尾王氏宗族,是明末清初從唐山渡海來台開墾的王德厚後代,
迄今已傳到第22代,子孫開枝散葉,估計有幾萬人。
根據族譜與族親記述,
祖先王德厚共育4個兒子,分別留給四房子孫各約2甲的公田。
抽中公田的人,耕作公田收成的 10%為公用,做為修建祖墳基金;
每年掃墓祭祖、大拜拜所需祭品,也由其負責張羅。
王家後代表示,日治時期北社尾湖廣闊約有24甲,
祖父輩的王宗成曾擔任保正,約是日治時期的大正10年在湖上蓋水樓,
湖中養魚,湖岸有榕樹、垂柳,湖光水色。還有竹筏作為交通工具,
政商文人雲集在此,商討地方事務或聚會交流情誼,
二戰末期也曾有日本憲兵隊長在水樓暫避風頭…….
鎮北宮前身即為城隍廟,
城隍爺之金身係由王姓二房王謙私有,距今約1百多年,
後來顯靈而救世,因而洽供為公,
大正五年間,信徒仰慕其神靈顯赫;
同年由王枝等九人共同出資向購買北社尾購地(即今之廟地)。
嗣後負責人陸續變動,最後以王宗成及黃秋陽、黃秋芳、黃秋隆等
為登記名義人,於大正六年間建廟竣工。
民國45年信徒因覺廟久失修,洽由王宗成募資籌建,
民國46年四月底竣工,
當時王宗成再彫刻三尊玄天上帝奉祀,故改名為玄隍宮。
民國72年籌備重建事宜,經信徒大會決議通過易為「鎮北宮」。
重建於民國77年二月完成………
宗祠右側不遠處有一帶有日式風格的民居建築,
研判應是仕紳階級的住所。
屋頂黑瓦的瓦當上有王姓的字樣,
會是日治時期曾擔任保正一職的
王宗成故居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