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平埔族全面的佔據台灣平地,到處有其部落,
而現在很多地名,不是譯自平埔族的社名,就是與之有關聯者,
譬如番社、新社、舊社、社 里、社口、社子、社後、頭社、中社、社尾、
社內、番社口、番子寮、北社尾、番子厝、番子嶺、番子路、番子埔等地名。
據傳早在明鄭時期,嘉義城內外之地區便已成為陳、王、翁三姓將領率軍開屯地區,拓殖甚早。
至清領康熙二十三年之時已建立起「諸羅山莊」(為諸羅十七莊之一),
同年墾首林日壽開始開拓北方的「台斗坑」、「埤子頭」、「後湖」,
清乾隆初年又開拓自東方的「蘆厝」、「山子頂」、「紅毛埤」起至南方的「車店」之地區。
同時,蕭利見等人亦開拓「竹圍子」、「北社尾」、「竹子腳」。
北湖社區位於嘉義市西區,開發歷史極早,
為典型的農村型社區,北邊平坦而肥沃的平原直至牛稠溪畔,
清康熙年間,漢人陸續於此築「北社尾陂」,人口繁衍興盛,王姓、蕭姓為聚落裡的大姓宗族,
社區內有北園國中、北園國小、鎮北宮、受天宮、王姓、蕭姓宗祠、世賢市場、中央氣象局
嘉義氣象站等等。
中央氣象局所在的位置即稱為海口寮………
根據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訪問得知,海口寮地區多為水林鄉海埔寮地區的移民。
是否如此此地才稱之為海口寮 ?
海口寮有廣衾的稻田,在其中散布著一些古墓,
但卻不清楚其淵源為何?
太學生蔡嘉謨墓位於田間小路盡頭,是個光緒年間的古墓。
至於燈號嶺兜,頗為少見。
經查極有可能來自於龍海市九湖鎮的嶺兜村。
九湖鎮地處九龍江西溪流域中下遊,漳州市南郊,
距離漳州市區中心僅3.5公里,位于龍海市西南部,東與顏厝鎮交界,南與程溪鎮毗鄰,
西則與南靖縣、平和縣接壤。
此一燈號在台灣極為少見。
太學生則是指在太學讀書的生員,亦是最高級的生員。
清時太學生即國子監的俗稱…….
此墓原本規模應該不小,
只是大部分的墓埕已經化為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