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宮,又稱為木柵仙公廟;奉祀的主神呂純陽祖師,

係於光緒八年(1882)艋舺縣丞王斌林來台履任時,分靈渡海迎奉來台。

初時呂仙祖由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王家崇奉「玉清齋」,開堂濟世,

仙鸞顯化,靈應著名,各地百姓紛踴前來,祈求神靈保佑,解厄消災。

 


其後景尾街(今景美)一度瘟疫,許多鄉民因而不治;

仕紳自艋舺恭迎呂仙祖寶像奉祀,並結成肫風社,教化行善之理,幸得神恩庇蔭,瘟疫止息。

更有雙目失明而重見光明者、多年未有子息而求助呂仙公後得子者,遂令前往頂禮膜拜的信眾日多。

由是,地方仕紳感於神澤廣被,倡議建廟,普獲善信支持。

 



 

乃於光緒十六年(1890),眾善信敦請神諭擇地,穴選木柵猴山坑,

因而披荊斬棘,啟建山林,在現址建指南宮,此是指南宮開基立祀的根源,

即今日純陽寶殿;於今已逾百餘載 ………

 




 

日治時期 1920年至1959年,指南宮曾多次擴建。

 

現存建於1934 年左右的表參道,可說是當時唯一的上山道路,

 

上山人山人海,並有專業的轎夫從山腳下扛轎至指南宮,

直至1953 年指南客運通車前,曾盛極一時。

 




 

 

這條階梯參道, 在沿途還保有昭和時期十三年(1938)、十四年(1939)左右興建

的石材建築及石雕,包括石燈籠、石涼亭、石獅、石椅等。

從步道上的石燈籠,可以看到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

 






 

指南宮步道總共有1200多階,

曾是童稚時期過年期間朝拜的必走行程,

當朝拜人潮退去,

 

也不見昔日之熱鬧景象。

 

 

 








 

指南宮的歷史發展,

與木柵早期的信仰與產業發展

息息相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