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街為日治時期1929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
原為1920年設立的中壢庄,轄屬新竹州中壢郡,
亦為中壢郡的行政中心。
中壢街為現今桃園市中壢區,而三座屋、石頭、後寮、水尾、
中壢埔頂、興南發展為現今中壢區區中心。
中壢街在十二廳時期原轄新竹廳桃澗堡之後藔庄、石頭庄、中壢埔頂庄、
內壢庄、水尾庄、青埔庄、興南庄、三座屋庄、芝芭里庄、洽溪仔庄等10庄,
和竹北二堡之大崙庄、過嶺庄等2庄。
1920年10月,上述12庄合併為「中壢庄」,
轄域內分內壢、水尾、青埔、過嶺、大崙、後寮、石頭、興南、
芝芭里、三座屋、洽溪子、中壢埔頂等12個大字。
中壢街位於桃園街南方約12公里處,
是桃園、大溪與新竹間的交通要衝。
漢人早期來到中壢發展時,主要分布在兩大聚落:
中壢老街與中壢新街,而中壢站前商圈這片地區在當時
是個荒涼的普通墾地。
清治時期所鋪設的鐵路曾將中壢車站設在新街附近,
因此中壢新街曾成為歷史上的「中壢站前商圈」。
日治時期日人將縱貫鐵路改線為現今的走法,
中壢車站也因此移至今日的位置。
自從中壢車站設置在了這個地方,此地便開始迅速發展,
到了1920年中壢郡成立時,此地已是中壢首屈一指的商業地帶,
將中壢郡役所設置在此更進一步強化政治地位,
中壢站前商圈便從此確立為中壢的核心。
早期的中平商圈地板是柏油路,
後來才重新整修成為人行步道,
為全長近700公尺寬15公尺的徒步商圈,
讓原本就已經相當熱鬧的中平商圈
變得更適合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