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之後,日本政府將觀音亭一帶規劃成供休閒娛樂用的
「辨天岬海水浴場」,早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便有建造沖水
設施的報導。

民國36年(1947),國民政府為了嘉勉澎湖地區未涉入臺灣本島
各地二二八事件之動亂,決議撥款整建觀音亭海水浴場,闢建公園、
涼亭、更衣室、排球場、籃球場以及防坡堤等休閒運動設施,





建設今「澎湖觀音亭親水遊憩區」基礎以資獎勵;
而在民國70年代(約1980)之前,
觀音亭親水遊憩區長期以來
皆是澎湖縣休閒娛樂的運動中心。







民國93年(2004),澎湖縣政府斥資新台幣五千萬,
在觀音寺埕前造堤搭建「西瀛虹橋」,
做為每年花火節發放地點,








卻也造成防波堤內泥沙淤積嚴重,生態改變,
海岸線風景劣化的負面影響。









觀音亭園區作為活動地點,主要有兩個區塊是大家會聚集的地方,
其中一處是以遊客為主的海豚亭海堤,另外一處就是本地人喜歡聚集
的北側海堤,在該區海堤觀賞花火,視角與虹橋更接近90度,









無論漲退潮,該區攝影可以抓取的海域倒影面積更大,
人潮集中度也比較沒那麼多,
視野良好以外,觀賞澎湖花火節煙火的舒適度也更高。








澎湖縣政府自2003年起舉辦第一屆「澎湖海上花火節」開始,
至今已成為夏季菊島夜空裡,
最令人引頸期盼的璀璨風景。






2002年5月25日,澎湖外海發生了重大空難事件「華航空難」,
間接影響了澎湖的觀光產業甚鉅,不論是航空業、飯店住宿業
或是餐飲業,都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波及。







澎湖縣政府為提振觀光,該年與華航合作舉辦
「千萬風情在菊島」活動,
在農曆七夕當天掀起一波高潮。






起因於2002年活動的成功,
隔年(2003)澎湖縣政府再與多家航空公司、船運公司
及民間業者共同來配合,正式舉辦第一屆2003澎湖海上花火節,
並將活動地點移至觀音亭舉行,




邀請國內知名的歌手、團體前往演出,
搭配令人驚豔的高空煙火秀,浪漫樂音、火樹銀花,
將入夜的澎湖點綴得愈夜愈美!
每年在夏季舉辦的澎湖海上花火節,
於是成為澎湖夏季盛會之一,



也成為旅人在夏季期間來訪菊島,
最美麗燦然的入夜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