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裡一名的由來,有一說是過去灣裡到喜樹之間的沙洲呈現

東南往西北彎曲的形狀,該區域被稱為「喜樹仔灣」,而後

從此名稱衍生出「灣裡」的地名。

又有一說是該地過去有西拉雅族聚落「加禮灣社」(Kalioan),

後來從此名稱演化出「灣裡」這個名稱。

灣裡古名七鯤鯓,

為古時台江內海外七個鯤鯓小島中最南邊第七個小島。

住民以杜,葉,林,黃,蘇五姓為大宗,

是明清時期最早至灣裡拓荒屯墾定居之先民,

亦有說法是鄭成功有戰功之兵勇離營派墾於此。

灣裡住民古時以捕魚,農耕為業,

近代早年回收廢五金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後因法律禁止,

數十年來環境已逐漸回復。

昔時,有一夜裡海上突鑼鼓喧天,金光閃耀,先民晨起視之,

見有一王船停於灣裡,喜樹兩莊之間海灘,上奉有葉,朱,李三府千歲,

兩莊先民建廟共祀之。

後因兩莊紛爭執筊分祀,

灣裡得王船建萬年殿,喜樹得金身建萬皇宮。

灣裡代天府萬年殿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距今已二百九十餘年,

主祀葉,朱,李三府千歲,觀世音菩薩,三百年老王船公,後又於

日治大正十三年(1924),

於南鯤鯓代天府分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

為灣裡大廟地方信仰中心。

每十二年萬年殿會舉行一次祈求閤境平安的「王醮」,

但相較於普遍廟宇建醮、燒王船的印象,萬年殿由於王船是

最終奉祀之物,因此不用燒王船來舉行送王儀式,

而是每次建醮時進行王船的修整(木材修補、重新彩繪等),

並且請王船繞境,為沿途居民帶來平安。

王醮結束後,王船就再請回廟內供奉。

萬年殿的創建與如今仍奉祀於廟內的王船直接相關,

也是其最大的信仰特色,

故地方上傳頌為「灣裡王船廟」。

早期居民從部落內的山仔之地往南延伸至佛祖壇後方,

向北延伸到省躬社、萬年殿這一陵線的東側,直至今灣裡路附近。

灣裡路是灣裡聚落的主要道路,

早在日治時期就已經相當繁榮進步,

在灣裡路上隨處可見日治時期的各式街屋風貌,

可以算是灣裡聚落的老街……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