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城」地名之最早的由來乃因此地有旱溪流經。

石頭累累成堆,稱「石頭灘仔」。臺灣總督府將土地

規劃為軍事用地,成為日本陸軍的營區,

設有陸軍分屯大隊、憲兵隊、臺北衛戍病院臺中分院,

因其部隊稱為「干城部隊」,

因而命名為「干城」。

1972年3月至1981年6月,臺灣省政府於干城成立

「臺灣省政府干城辦公區」。臺灣省政府所屬搬遷臺中市

各單位的員工眷舍,全部建在臺中市南屯區惠來厝段

黎明路西側,即黎明國中附近、

面積共17公頃餘的土地上,成為一個新的社區,

此即「黎明新村」;

黎明新村1975年完工落成後,

社區內主要道路即命名為「干城街」。

臺灣省政府幹城辦公區在各機關遷往黎明社區後,

重新加以整建、公開出售;

1973年臺中市政府即開始朝向辦理重劃,

1987年才推出臺中市第六期市地重劃區(干城)。

台中市干城重劃區東到進德路、南至南京路、

西倚車流量極大的雙十路一段,北到自由路三段,

最早期干城重劃區是日據時代的軍營用地,

台中市政府接手之後,以公辦市地重劃的方式列為

「六期干城重劃區」。

由於干城重劃區距離台中市火車站相當近,

雙十路一段更有短程、長程的客運站-干城車站,

因此干城重劃區一度被視為台中市

重要發展的新興重劃區。

儘管早在1973年就已經有「干城營區細部計畫」,

直到1987年才推出臺中市第6期市地重劃區(干城),

有趣的是,區域內約17公頃,

大約有8成土地屬於公有地,且多為商業用地,

原本眾星拱月的明星重劃區,

卻就此沈寂33年。

直至近幾年,

才重回大眾目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