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古稱「五汊港」,係因梧棲區地處牛罵頭溪口五水汊處而得名,

由於乾隆35年(1770)與泉州府惠安縣獺窟島有進行帆船貿易,港內

擠滿接貨物的竹筏,因此又名「竹筏穴」。

清領時期之間也有「梧汊港」、「鰲西港」之稱呼,

直至光緒17年(1891),取「鳳為吉祥之鳥,非梧桐不棲,

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意,雅化為「梧棲」。

梧棲港在明鄭時期已是移民主要登陸點之一…….

大正9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地方改制,

行政區劃改為州郡、街庄制,改稱梧棲街隸屬臺中州大甲郡,

並合併沙鹿庄鴨母寮、安良港至梧棲街內,

梧棲街分為梧棲、大庄、南簡、鴨母寮等四個大字。

昭和13年(1938),臺灣總督府正式發布梧棲築港計劃,

並將梧棲新港命名為「新高港」。

昭和15年(1940年),合併大甲、清水、沙鹿、龍井等街庄

為州轄市新高市,訂立「新高港大工業都市計劃」。

爾後受到二戰的影響,導致資源短缺,計劃被迫停止。

原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位於梧棲老街上,

建於大正8年(1919),位於梧棲朝元宮旁。

戰後改為「臺中縣警察局清水分局梧棲分駐所」。

70年代隨臺中港都市計畫開發,梧棲分駐所遷移至中興路,

廳舍一度閒置,後經地方人士倡議,由縣政府提撥經費。

2004年臺中縣政府出資整建修復完成,

做為梧棲鎮發展藝文活動之空間,由朝元宮代管。

2010年11月8日,經臺中縣文化局公告「原梧棲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

登錄為縣定古蹟。

2021年4月18日,修復完成委由人文國際公司經營成立「梧棲文化出張所」,

園區共有藝文空間、市集、餐飲場所與民宿。

官吏派出所外牆為清水磚,後油漆成米黃色;

門楣有洗石子浮飾花草紋。宿舍群與官吏派出所屬同期興建,

木構屋架保存良好,位處官吏派出所後方,並設有防空洞。

見證日治時期至戰後國府時期之警政官署制度及警政廳舍之完整配套,

除有治安史價值,官吏派出所建築外觀磚砌精美,基地環境良好,

建築群完整且優美……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