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鄉(Klesan),舊稱「大南澳」,位於宜蘭縣最南端。
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宜蘭廳下新設南澳支廳,支廳位置在
大南澳地區的浪速 ( Naniwa,今蘇澳鎮朝陽里 )。

大正9年(1920)施行州郡街庄制,改為台北州蘇澳郡蕃地。
戰後,台北縣南澳鄉正式成立,
民國39年(1950)改隸於宜蘭縣之下。

分為東澳地區(東岳)、南澳地區(南澳、碧侯、金岳、
金洋、武塔)、澳花地區(澳花)。







東澳位於南澳鄉北區,因日治時期的漢原分治政策,
大致上以台9線蘇花公路為分界,西側的山區今劃為南澳鄉東岳村,
東側的沿海地區劃為蘇澳鎮東澳里。



東澳灣的範圍,北起烏岩角,南至烏石鼻,全長約兩公里,
沿途崖岸險隘,其中烏石鼻為台灣島向太平洋伸出的一塊鼻形海岬,
已列為自然保護區。





海灣狀似凹形港澳,全長綿延約兩公里,弧線優美,
為沙灘與醮岩互相組合而成的海岸,
其最南端的粉鳥林漁港, 景緻旖旎,引人駐足,宛如遺世獨立的
「天涯海角」, 充滿了寧靜與純樸之美。







粉鳥林漁港位於蘇澳東澳灣的最南端,
地理位置相對隱密,原本是個很少人知道的漁港,
不過因為有著超夢幻的美景而逐漸被人們注意到,
成為一個熱門景點,
一整片蔚藍的海灣與海面上佇立的礁石,
被譽為是台版的下龍灣。







早期港口邊有許多野鴿在此棲息,
因鴿子的台語稱為「粉鳥」,
所以粉鳥林漁港因而得名。





從入口處就能看到繽紛的彩繪牆,也設立了樓梯,
不用像以前一樣要翻過消波塊才能見到美景,
只要輕鬆地登上階梯1分鐘就能前往海灘。






海灘是由許多扁平的礫石組成的山岩礫灘,
走起路來要注意一下。
有許多遊客會拿著石頭堆疊成小石堆,
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跟七星潭一樣的浪漫傳說,
石頭疊得越高,就可以實現願望。







來到粉鳥林海灣最吸引人的就是海景,
粉鳥林海灣的海就像是蘇打一般的淺藍色,
超清澈的海水透出淡淡的光澤,
由遠而近產生不同的藍色漸層。




從海面和天空連成一線延伸到地平線彼端,
畫面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