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京台東區的谷中(Yanaka)、文京區的根津(Nezu)
與千馱木(Sendagi)因為地理位置相連成三角區域,取其字首
稱為谷根千(Yanesen)。

這裡是東京保有復古風情的下町地區,
以日暮里車站為起點,是漫步谷根千最好的起點。



以東京的下町來說,沒有明確的定義,
一般泛指淺草、上野、谷根千、日暮里地區,
其中的谷根千不但保留了大正昭和的老風景,
以承襲了自江戶以來的文藝氣息。


「谷根千」一詞之所以誕生,源自1984年開始發行的一本在地雜誌
《谷中 根津 千駄木》,當地人們為了方便而簡稱「谷根千(やねせん)」 ,
此稱呼於是從此定型。



谷根千保留著許多從江戶時代遺留下來的美好事物,
古建築、寺廟和神社雲集,雖然歷經二次大戰的洗禮,
卻奇蹟似的保存至今。







其中最具代表的神社即為根津神社。
根津神社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的根津神社,
因有宛若縮小版「京都伏見稻荷神社」的鳥居而深受
當地居民的喜愛。
日本文豪森鷗外及夏目潄石,
也常以此地做為其文學作品的背景。





元為根津神社(舊名根津權現)與門前町、德川綱重屋敷地。
門前町的岡場所稱根津遊廓,明治時代因近鄰東京帝國大學,
1888年遊郭群強制遷移至洲崎,過去歡樂街的氣息逐漸消逝。





昭和40年(1965) 4月1日實施住居表示,
根津須賀町、清水町、藍染町、片町、八重垣町、宮永町、西須賀町
全部與向丘彌生町一部分合併為現行的「根津」。


東京十社之一的「根津神社」擁有1900年歷史,
是相當有來歷的古老神社。
現存江戶時期製造的拜殿、唐門、屏風等7種建築,
都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同時,神社內自然景觀豐富,
春季有杜鵑花,秋季有紅葉,1年四季變換不同風情。
文明年間,代表室町時代的將軍太田道灌則創建了社殿。
寶永2年(1705),5代將軍 德川綱吉將兄長綱重的長子綱豐
收為養子,而這位綱豐,就是後來成為6代將軍的人物。

當時綱吉將宅院奉獻給根津神社,此後便開始了神社的興建工程。
也就是在那時建造了現在所看到的社殿和唐門等建築物。
歷經300年,逃過了戰火和災害,這些建築物終於在昭和6年
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走過表參道、越過神橋,最先看到的建築物就是「樓門」。
這所樓門建於江戶時代。樓門正面右側的隨身(位於在門左右的守護神),
建造的原型據說是參考在水戶黃門相當有名的水戶光圀。
從江戶時代製造的樓門仍保存至今的,
在東京都內就只剩根津神社而已。


穿過樓門,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第二道門「唐門」。
之所以稱其為「唐門」,
是因為它採用了屋頂建築中唐破風的建築樣式。
走進觀看,其美麗的裝飾和鮮紅的顏色令人震撼。

拜殿也是第5代將軍綱吉在興建神社時期所建造的。
整座拜殿皆為漆器打造的權現造建築,
在江戶的神社建築中是屬於最大規模。
拜殿被稱為「透塀」的屏風牆所包圍,
這也是在神社中經常看得到的建築。


這裡的透塀長200公尺,和拜殿一樣,
同樣屬於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神社內還有兩間神社,
分別為「乙女稻荷神社」和「駒込稻荷神社」,
兩社都位於面向拜殿的左手側。
乙女稻荷神社最大的特色是「千本鳥居」。
整齊連貫的美麗朱紅色鳥居迎接來往的遊客們。

穿過鳥居就是拜殿,位於根津神社的至高點,
可以飽覽神社內景觀,
神社內有據說是夏目漱石和森鷗外曾經坐過的「文豪休憩石」,
以及森鷗外為了裝飾日俄戰爭勝利炮彈所供奉的「鷗外之石」。

根津神社表參道左手邊、佔地6600平方公尺的「杜鵑花苑」裡,
每年4月底至5月之間滿是盛開的杜鵑花海。
除了紅、粉、白等花色,還有像風車一樣花瓣形狀的花車和黑色杜鵑花,
共有約100種品種爭奇鬥艷。
同時,在鮮花盛開的季節還會舉辦「杜鵑花節」,
也是文京花季的五大節日之一。

根津神社例大祭在每年9月舉辦,
是根津神社內最大的節日活動,
也是江戶三大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