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山在戰國時代稱為忍岡(しのぶのおか),
是當時江戶人口稀少的地區。
1603年江戶幕府開府,伊賀國上野為本據地的外樣大名
藤堂高虎在忍岡設置屋敷。

後來德川將軍家的菩提寺寬永寺建造於此,門前町形成。
此時寬永寺附近一帶稱為「上野」。
這是因為這裡與藤堂家的上野地形相似。


寬永寺因是歷代將軍墓地,在江戶幕府保護之下而繁榮。
上野寬永寺如同京都的延曆寺,是鎮護江戶的寺院。

元和8年(1622)時,江戶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與
當時的天台宗高僧天海大僧正發願興建一座大寺院,並捐獻
土地準備開始建造寬永寺。
寬永2年(1625),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在現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的原址興建了僧侶的住所。
因為京都有比叡山鎮守,為了與比叡山相對,
所以寬永寺山號取為東叡山。


元祿11年(1698),在第5代將軍德川綱吉的時候,
相當於現在的上野公園大噴水池的地方,
寬永寺的正殿上的中堂建造完成。

現在上野公園的區域就位在原本寬永寺的範圍內。
寬永寺在其最繁盛的時期,曾經擁有包括現在上野公園一帶的
約100.8萬多平方米的寺院領地。


除了清水觀音堂、不忍池辯天堂、五重塔、開山堂、大佛殿等伽藍以外,
還建有兼做德川將軍家的菩提寺的曆代將軍的靈廟,
以及附屬的小寺院達36座之多。

戊辰戰爭中,擁護天皇的軍隊佔領大部分的東京及江戶城後,
雖然大部分的德川軍隊紛紛投降,但是有一支駐守在上野的軍隊
仍然打算抵抗到底。
這支軍隊大約有2,000人,
由彰義隊(德川幕府組成的軍隊)的成員所組成。

最後的戰鬥從1868年7月4日上午展開,在激烈的戰鬥後,
長州藩及薩摩藩的軍隊從南邊的黑門攻破彰義隊的防守。
大部分的守軍(大約300名)在戰鬥中喪生。

而寬永寺也在大砲的攻擊下與數千棟房屋被火焚毀,
只有清水觀音堂、東照宮、五重塔及大佛殿未遭受波及。
清水觀音堂在上野公園內,位於西鄉隆盛銅像附近,
供奉千手觀音菩薩,為寬永8年(1631)所建,
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1631年,清水觀音堂於東叡山寬永寺院區內建立。
由天海大僧正所創建的寬永寺,充滿了他對於德川幕府的安泰、
百姓平安、以及守護江戶城鬼門等等祈願。
寺院內有模仿京都寺院建成的殿堂,而清水觀音堂就是其中之一,
是模仿京都東山清水寺而建成的高架建築。


現在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鮮豔的朱紅色外觀讓人印象深刻。
由慧心僧都製作的千手觀音像是這座殿堂的本尊,
是由清水寺請來,作為秘藏佛像受到供奉。
清水觀音堂在寬永8年(1631) 剛落成的時候,原本坐落在距離
現在所在地100多米北方的摺缽山 (現東京文化會館西側的山坡) 上,
于元祿7年 (1694) 移建到了現在的地方。
正殿的面寬是5跨,進深是4跨,
采用單層的歇山頂結構和瓦制屋頂形式。
特別是朝向不忍池的正面舞台的造型,
被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所描繪後
成爲著名的風景。

其旁邊坡處另有花園稻荷神社及五條天神社;
花園稻荷神社正式名稱是忍岡稻荷,
在之前有一個神奇的石窟,
據說人們原本是在這個石窟內祭祀神靈 !
因此,花園稻荷神社又稱「穴稻荷」。

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穀物、食物之神的總稱 ,
而花園稻荷神社的主神是狐狸,是求姻緣與人緣的神社,
同時也很受商家的信奉,
紅色鳥居即是生意興隆商家所奉獻的代表。

花園稻荷神社旁則是五條天神社,則是拜醫藥祖神的地方。
花園稻荷神社及五條天神社有著迷你版的
千本鳥居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