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站樓層機場捷運A1車站暨C1D1聯開大樓為曾榮獲普立茲獎之 日本建築大師楨文彥及其團隊與中華顧問工程合作作品,互助營造施工, 共同為臺北市打造出全新的都市新地標。 本案以捷運臺北站與聯合開發大樓及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 整體發展概念為主要設計內容。 配合A1車站與C1、D1聯合開發大樓之興建,期望透過交通重整、 財務規劃、都市及空間設計,提出具體性、前瞻性的都市發展 策略及設計,並計畫將各種交通接駁 […]
車站樓層機場捷運A1車站暨C1D1聯開大樓為曾榮獲普立茲獎之 日本建築大師楨文彥及其團隊與中華顧問工程合作作品,互助營造施工, 共同為臺北市打造出全新的都市新地標。 本案以捷運臺北站與聯合開發大樓及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 整體發展概念為主要設計內容。 配合A1車站與C1、D1聯合開發大樓之興建,期望透過交通重整、 財務規劃、都市及空間設計,提出具體性、前瞻性的都市發展 策略及設計,並計畫將各種交通接駁 […]
桃捷臺北車站為桃園捷運唯一設於臺北市境內的車站, 為一地下車站,車站編號為A1,站體與臺北雙子星大樓共構, 並與臺鐵臺北車站西區停車場、臺北地下街(Y區)、 誠品站前店(K區)以及臺北捷運北門站相連。 可透過電動步道與台北捷運北門站地下一樓聯絡, 另可利用台鐵臺北車站西區停車場與臺鐵臺北車站、 高鐵臺北站、臺北捷運臺北車站及誠品站前店(K區)連通, 設電動步道方便往來本站與臺鐵臺北車站地下一樓間。 […]
2005年約20年前,當時忠孝新生站外還有一座光華橋, 光華商場還在橋下。 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經過幾年研議,此時提出「台北秋葉原資訊園區」 計畫,希望藉由取得鄰近市民大道與金山北路口的一塊國有地, 整合已在興建中的「光華數位新天地」 與周遭八德路一帶已經成形的3C資訊商圈, 以東京既成的電器聚落為藍本、開闢屬於台北的秋葉原。 最後成形的計畫分有三期:光華數位新天地為第一期; 前述希望取得的土地、現在 […]
位於北市八德路、新生南路交叉口的全球人壽希望園區, 為9層樓建築,於2018年開工動土,歷時3年落成。 本案為全球人壽承租國產署70年地上權, 為一幢B4-9FL鋼構造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44,050M2, 由義大利建築師(ARCHEA)與 國內知名三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林秀芬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建築設計, 筑遠工程負責結構設計,潤弘精密工程負責施工, 工期34個月。 全球人壽在委託建築設計時發現, […]
監察院廳舍,原稱台北州廳舍或台北州廳, 是一棟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衙署建築,於日治時期為行政區劃 台北州的行政中心,目前登錄為國定古蹟。 臺北的辦公官署始於清領時期,光緒元年(1876) 將原臺灣府所轄 大甲溪以北添設臺北府,建府署於三板橋莊莿仔埒,即今館前路西側。 日治初期,於臺灣北部成立「台北縣」,其廳舍即原臺北府署; 1901年,改行二十廳制, 「台北縣」改稱「台北廳」,廳舍不變。 但1912 […]
監察院廳舍,原稱台北州廳舍或台北州廳,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日治時期行政區劃台北州的行政中心, 目前登錄為國定古蹟。 日治時期初期,台灣總督府於台灣北部設置的台北縣 及其後的台北廳均以清治時期的台北府府署為辦公廳舍, 到了後期才於原廳舍的正東方規畫建築新的廳舍, 即又稱為「台北廳新廳舍」的台北州廳。 台北州廳廳舍在1912年至1915年期間建造主體工程, 1915年4月24日舉行落成式啟用,隔年再 […]
建成町為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得名,戰後與上、下奎府町合併為建成區。 其範圍約為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建成區為臺灣臺北市已整併的行政區之一,區名取自「建成町」。 位於臺北市西側舊市區之市中心,為當時臺北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也是當時臺北市政府之所在。1990年裁撤併入大同區。 此區曾是平埔 […]
建成町為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得名,戰後與上、下奎府町合併為建成區。 其範圍約為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建成區為臺灣臺北市已整併的行政區之一,區名取自「建成町」。 位於臺北市西側舊市區之市中心,為當時臺北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也是當時臺北市政府之所在。1990年裁撤併入大同區。 此區曾是平埔 […]
建成町為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得名,戰後與上、下奎府町合併為建成區。 其範圍約為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建成區為臺灣臺北市已整併的行政區之一,區名取自「建成町」。 位於臺北市西側舊市區之市中心,為當時臺北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也是當時臺北市政府之所在。1990年裁撤併入大同區。 此區曾是平埔 […]
建成町為日治時期臺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 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 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得名, 戰後與上、下奎府町合併為建成區。 其範圍約為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 建成區為臺灣臺北市已整併的行政區之一,區名取自「建成町」。 位於臺北市西側舊市區之市中心, 為當時臺北市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也是當時臺北市政府之所在。 1990年裁撤併入大同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