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905年的「台北市區改正計畫圖」中可看出未來總督府
新廳舍正門朝東,位於原來清代的文武街上,正面大門面對東門街
(今凱達格蘭大道),直通東城門,在此新的市區規劃中,
東城門城牆已拆除,且利用圓環及五條放射星狀道路規劃,
使東城門成為新的重要交通聯繫點,未來總督府便面向此交通要點;
長野宇平治與森山松之助為台灣總督府所設計的中軸線
正好連接上東城門延伸出來的東西軸線,除了總督府建築本身外,
中軸線正借東西軸道與東側新市區相連接,
由1905年10月公告第一九九號公布「台北市區改正計畫」中,
可預知城東側新市區東向幹道將成為市區街道之主軸,總督府
中軸線正是這條新主軸幹道(今凱達格蘭大道與仁愛路)的起點。
總督府的東西向中軸線與面朝東向的規劃,
預告了未來台北新城向東擴展的趨勢,由1932年
「台北市區計畫街路及公園圖」中分析,總督府中軸線的
東西走向,的確調和了清末以來單重南北縱向發展的缺失,
使縱橫軸線交錯的棋盤道路網更為周全密集。
臺灣銀行於1899年在臺北成立時,
其總行大廈是紅磚與斜頂之仿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
由於業務量的增加,舊的總行大廈逐漸不敷使用。
1934年8月4日,臺灣銀行開始修建新的總行大廈;
1937年6月30日竣工,即為現在所見之建築。
臺灣銀行總行大廈的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西村好時,
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專長金融機構建築的設計。
施工單位則是大倉土木(今大成建設)。
樓高三層,並有一層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牆體及列柱均使用
花崗石修建,呈現穩重典雅的風格。
位於重慶南路一段與寶慶路轉角的台灣銀行總行,
是一座建於1937年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共有三層樓及
一層地下室。
外牆和正面的列柱使用花崗石建造,
從銀行正門仰頭看,屋簷下與圓柱上有好多細節,
相當壯觀,尤其晚間的夜燈更襯托出總行大廈的
神秘與華美。
二戰期間,總行的屋頂曾因台北大空襲遭到損害,
戰後重建,於1946年恢復營業,
直到1998年才被列入台北市定古蹟。
台灣銀行文物館坐落在總統府旁、台北市博愛路162號一樓,
以仿古希臘建築元素為主題的建築物本身就極具歷史價值,原為
日治時代日本帝國生命會社在台支店的辦公館舍,
是1930年代辦公大樓的建築代表,
整棟建築自1937年啟用迄今超過七十六年,
目前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台灣銀行文物館成立初期,特別精心挑選台銀重要出版品、
愛國獎券、舊台幣及新台幣、錢幣、古金幣及書畫等展示文物;
文物館更劃分為文史、實物、貨幣(包括古金幣)、書畫藝文
美術品等四大展區,並設置簡報視聽室、數位導覽與照相專區,
提供民眾觀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