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2年(1683)清廷施琅領兵攻入臺灣,結束了明鄭時代。
康熙23年(1684)清廷重劃行政區域,天興州改為諸羅縣,伸港時屬諸羅縣轄區。
雍正元(1723),分諸羅縣北半線地置彰化縣屬臺灣府。
乾隆27年(1762),彰化縣半縣堡改稱半線東西堡。
光緒元年(1875)半線東西堡,改稱線東和線西兩堡。
到了光緒13年(1887)臺灣建省,臺灣行政區域進行第三次改革,
這時伸港仍屬臺灣彰化線西堡。
明治30年(1896),改制全臺為六縣三廳,縣廳之下置辦務署,
伸港劃歸臺中縣和美線辦務署。9月24日於街庄之上設區,和美線
辦務署分為和美線、下見口和新港三區,
其中伸港區域屬於新港區,
明治31年(1897)和美線辦務署併入彰化辦務署,
改臺中縣彰化辦務署線西堡,
明治34年(1901),再度廢縣和辦務署,將全臺分為二十廳,
廳以下設支廳伸港劃屬彰化廳鹿港支廳線西堡。
明治42年(1909),改屬臺中廳彰化支廳新港區,
大正9年(1920),併臺灣西部為五州,州底下設郡市管轄街庄。
伸港劃屬臺中州彰化郡線西庄。
1950年7月,線西、新港分治,
本地區改隸屬新成立的新港鄉。
埤子墘,原寫為埤仔墘,位於伸港鄉東南部。
清末至日治初期,埤子墘地區稱為「埤仔墘庄」。
北與溪底庄為鄰,東北及東與塗厝庄為鄰,
南邊為月眉庄,西及西北邊為新港庄。
大正九年(1920),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埤子墘」大字,
隸屬於彰化郡線西庄,大字下有「埤子墘」、「汴頭」小字。
本村舊稱「埤仔墘」或「陂仔埂」,
在民國38年改名為「埤墘村」。
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汴頭、十八張、竪埒、
埤仔墘、七頭圭、崙仔頂等,
居民以柯為大姓,境內土地多利用為農作,
主產水稻,秋冬兩季產大白菜與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