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鎮的阮氏家族於清雍正七年從福建來台,
而阮氏宗祠為阮姓最早創立之宗親會館。
宗祠正廳供奉三大座牌位,
阮家歷代始祖仙名其內。
和美鎮阮氏族人曾於民國75年於古厝以古禮舉辦台灣區
第一百次阮氏宗親祭祖大典,當時吸引海內外宗親
數百人前往參加,盛況空前。
阮氏宗親族人迄今,每年仍以古禮辦理春秋二祭,
春祭在農曆二月十五,秋祭於農曆八月十五辦理。
根據《阮氏宗祠沿革》所記載,在臺灣之阮氏族人多為陳留衍派。
居住於此地之阮氏族人,為阮嘉尚(第二世)於清雍正7年(1729)
率子阮德厚由福建省南安縣英内上堂鄉二七都遷移來臺,
原居住於於今雲林縣北港鎮一從事墾荒,
阮德厚生有五子,為阮氏五大房;
五房舉家遷移北上至今和美嘉犁一帶,其中大房阮文祥(第四世)
獨子阮為發,曾經義捐倉穀千石,誥授鹽運使司從八品知事;
清道光20年(1840)彰化孔廟重修石碑,捐贈名錄上刻有阮為發。
阮為發生有二子,阮席珍及阮飄香(六世),
其中阮飄香為誥授正四品佐領(武官);
阮家由第六世後,家道昌隆,族中文風興盛,
數位族人考取生員;
第七世族人與當地陳姓族人共同建設和美文昌公祠及道東書院,
至今道東書院東廡內立有 阮鵬程(飄香)
及阮嘉種(飄香之子,七世)的祿位。
宗祠正廳祭祀空間為昭和12年(1937)將清道光年間宅第第一進
改建而成,面寬三開,有六格扇門,左右扇門(藍色門扇)上雕刻有
「傳家孝友、承先德業」「瑞世文章、啟後詩書」,
充滿對後世子孫的期許。
阮氏祠堂原為一座古老雙進四合院的建築,
建材採購自「唐山」上極品,古厝建築格局寬闊、美輪美奐,
並於民國七十三年再度重修。
牆面詩畫為昭和年間彩繪大師柯煥章之作品,
題材為歷史上忠孝故事及題字。
民國62年整修由和美彩繪大師陳穎派施作。
當地流傳有「有湳仔富,無湳仔厝」的俗語,
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