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本身就是所歷史悠久的學校,
前身為成立於1931年的臺南高等工業學校。
1946年國府接收,改制為為「臺灣省立臺南工業專科學校」,
同年底升格為「臺灣省立工學院」,於1971年再改制為
國立成功大學。
而由於成大校園的擴張,
鄰近的軍事用地與建築陸續被納入校園中,
因此,現在的成大校園內擁有許多日治時期建築,
包括成功校區內的「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光復校區內的「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力行校區內的「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等等。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營舍,
位於臺南市東區(旭町)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
其中包括第一、二期永久兵營計畫下的建物。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是日治時期台灣軍下的一支部隊,
其營區內尚存五棟營舍,分別是第二聯隊本部(藝術研究所),
第七、八中隊營舍(工業設計系館),第五、六中隊營舍(歷史系館),
軍訓室和歷史文物館,是極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軍事建築。
在1907年以後為台灣兩個重要軍事基地之一,
本身的營區也緊鄰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此營區在1927年以前(1927年在屏東新設飛行第八聯隊)
是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方的陸軍基地,成為日本皇室成員行啟、
御成臺灣經常視察之地。
營區內的三棟建築,第二聯隊本部,
第七、八中隊營舍,第五、六中隊營舍,
民國92年(2003)11月10日公告為國定古蹟。
明治40年(1907)後,步兵第二聯隊進駐臺南。
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建築由日本陸軍經理部營繕組設計,
為明治末期、大正初期的作品。
這兩建物出自日軍的永久兵營計畫,
第一期永久兵營計畫於1902年開始,
1904年5月完工,與第一期永久兵營相比,
1910年開始的第二期永久兵營因為有第一期的經驗,
以及在日俄戰爭勝利,因此最為華麗。
戰後,步兵第二聯隊營舍由中華民國國軍接收,
改為第二、八、十軍軍部,成為中華民國陸軍光復營區;
直到民國55年(1966)10月5日才轉給國立成功大學使用,
改為成大「光復校區」。
1969年8月歷史系遷入第五、六中隊營舍。
2004年8月中文系及外文系遷離,正式成為歷史系館。
第二大隊第七、八中隊營舍(現為工業設計系館)在1969年
後作為行政大樓使用,得名「大成館」,
而後1977~1981年歸於造船學系,1985年工業設計學系與
夜間部遷入大成館,1991年夜間部遷離本館,
正式成為工業設計系館。
而禮賢樓在成大接收之前為指揮大樓,
納入大學後改為客座教授或歸國學人的招待所,
故名「禮賢樓」,現在是藝術研究所。
營舍的空間平面皆是一字型,在四周有迴廊。
兵舍均置於一有通風孔的基座上,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
六柱古典羅馬式門廊,正後方也有入口,但門廊只有四柱,
而左右兩側三分之一處亦設有次入口,
東西兩端也有出入口,但並沒有門廊。
本部外觀與兵舍相似,但在北面有兩個入口門廊,
門廊之間有五個連續拱圈,而兩側有兩個連續拱圈;
東西兩面各有三個獨立拱圈和裝飾性的小扶壁,
而南面則為十四個連續拱圈,
主入口門廊的式樣也與兵舍大不相同。
榕園是昔日步兵的演練場,
其中最大的一棵榕樹是1923年來台行啟的日本
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所植,
是成功大學的標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