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鎮位於彰化市、鹿港之間,原名「卡里善」,
來自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BABRZA」族語,意思是位於
冷與熱交界處,氣候溫和清美之地,漢人移入有街庄出現,
譯為「和美線」;
但也有一此說,早年因位於漳泉械鬥緩衝區,
取名「和美」,是希望平和美好寓意。
和美古稱「卡里善」,係巴布薩族語,
意為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之意。
本鎮地區於漢人開闢之前,
為平埔族群巴布薩族半線社、阿束社之地。
漢人移入形成漢人街庄後,因當地處漳泉接觸地帶,
寓意「漳泉和睦相處,創建美好地方」,故名「和美」。
相傳先民移臺,來自漳泉二地移民,係以詔安圳為界,
以東大多為漳州移民,以西則多為泉州移民生聚之所。
永曆十八年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今彰化市)執掌地
方治安暨撫番,總護諸將,察治姦宄,凡兵民之政皆屬之。
永曆十九年派左武衛武平候劉國軒率兵駐此,
自此兵丁開拓半線社與阿束社,是為本鎮開闢之始。
繼之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
以及清康熙中葉時泉州人吳洛、黃榜等來線西堡墾殖
或自鹿港登陸,或自諸羅北上,招工買牛,
引水開地,各地逐漸開闢。
乾隆五年楊志申、施士安又開創福馬圳。
乾隆六年本鎮為半線堡茄黎莊、阿束社所轄。
乾隆二十七年分為半線東西二堡。
東西第三圳於乾隆三十一年復由楊志申開創,灌溉系統大備。
迨至道光十年,本鎮即有三十六莊,以地大闢矣……
原稱為「湖仔內」,光復後改稱「湖內里」。
里民務農為主,農作物除稻米外,以蒜頭、豌豆、花生及
西瓜為主要作物,
另外本里油車、竹圍仔、東溪底等靠近大肚溪岸等部落,
早期專門種植油菜,並以榨油聞名。
和美鎮北臨大肚溪與臺中市大肚區相望,西北鄰伸港鄉、線西鄉,
西南鄰鹿港鎮、秀水鄉,東鄰彰化市。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約23℃,全年雨量大多分布在2月至9月,
多寡比率依序為梅雨、颱風雨或西南氣流降雨,
最後是春雨,冬季時東北季風風力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