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谷鄉的開發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清乾隆六年(1741),
由漳州人沿濁水溪進入番仔寮與大坵園(今瑞田村及清水村)開墾。
之後,又有泉州人自林圮埔(今竹山鎮)進入囤墾,
陸續的有初鄉庄(初鄉村)、新寮庄(鹿谷村)、坪仔頂庄
(秀峰村)、車輄寮庄(廣興村)、小半天庄(竹林村、竹豐村)、
內樹皮庄(和雅村)等各庄的形成。
乾隆21年(1756)業主「許廷瑄」承接施國義(施世榜之孫)
的大坪頂墾權,招徠各方移民前來墾殖,陸續形成粗坑(今屬
初鄉村)、新寮(鹿谷村)、坪仔頂(秀峰村)、羗仔寮(鹿谷、彰雅
兩村)、車光寮(廣興村)、小半天(竹豐、竹林村)、大水窟(鳳
凰、永隆村)、內湖(內湖村)等聚落。
乾隆15年(1750)柯清墾初鄉板仔寮,林伯朋墾凍頂,
林灶墾小半天、林敦原墾羌仔寮,莊忠信、葉寧靜入內樹皮,
張天球墾坪仔頂,乾隆16年(1751)張禎祥續而入墾;
乾隆22年(1757),泉州籍許萬青取得墾照,與葉寧靜、莊忠信等人
進入鹿谷鄉之粗坑(初鄉村)、新寮(鹿谷村)、坪仔頂(今秀峰村)、
羌仔寮(今彰雅村)、車輄寮(今廣興村)、小半天(今竹林、竹豐村)、
內樹皮(今和雅村)等地拓墾,
此時原住民已退往溪頭、杉林溪等高山地區。
清末至日治初期,初鄉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初鄉庄」。
該庄北與後埔仔庄為鄰,東北與坪仔頂庄為鄰,東南與羗仔藔庄為鄰,
西南邊為筍仔林庄,西邊及西北邊為江西林庄。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初鄉」大字,隸屬於臺中州竹山郡鹿谷庄。
初鄉俗稱粗坑;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粗坑頭、粗坑底、
內苦瓜藔、水仔底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此外,本地區尚有鞍頂、秀川、靖山、富林、初鄉、
小溪頭、崎糠、四九日黑等聚落。
其中,靖山即柯氏宗祠所在之區域,
宗祠之堂號即為靖山堂………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
黃帝後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
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
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
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
遂成柯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