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1946-2005)生於寧波,浙江鎮海人。
著名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
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
油畫訓練班,進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現上海油畫雕塑院)。
1980年旅美后,專注於中國題材油畫的研究與創作。
陳逸飛以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環境設計等
諸多方面都取得了創造性成就,成為文化名流。
是聞名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
005年4月10日早上8點44分,
著名導演、畫家陳逸飛因胃出血在
上海華山醫院去世。
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後在紐約從事油畫創作並在
華盛頓、紐約、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作品多次參加香港和國內的油畫精品拍賣會,其中作品
《山地風》創華人油畫作品最高拍賣價。
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和
國內外收藏家廣泛收藏。
水鄉風景、音樂人物、古典仕女,還有西藏,
都是他畫筆下的主要題材。
陳逸飛的作品藴含了中國的美學和西方的繪畫技巧;
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將東西方的文化精髓融於咫尺之間。
一組作品是音樂題材的肖像:
《大提琴手》(1983,現哈默收藏)、《鋼琴手》(1984)、
《中提琴手》(1988)、《長笛手》(1987)。
畫家把自己所畫的人物置於空曠背景上的雕塑,
其造型力度異常紮實、完美,技巧近乎爐火純青。
90年代初,他將西方古典寫實畫風推向極致,
絲絲入扣地遵循着精緻、細膩的完美準則,用爐火純青的
西方技法將他的東方美人刻畫得近乎唯美,並帶有濃厚
的脂粉味。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古典詩詞中的典雅意象。
《潯陽遺韻》(1991)、《罌粟花》(1991)、《西廂待月》(1994)、
《戀歌》(1995)以及上海舊夢繫列的《黃金歲月》(1993)、
《玉堂春暖》(1993)、《春風沉醉》(1993),
畫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憐可愛的民初少婦,
無一不是柔弱無骨、顧影自憐,以一種希望被寵被看的温順
的哀怨的目光凝視着觀眾,畫面散發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
一種温馨的把玩的情調,籠罩着一層薄薄輕紗般
恰到好處的神秘感。
畫家筆下的女性都帶着憂鬱哀怨、落寞悽美的神情。
繾綣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豔麗而獨特的的東方民族服裝,
或吹簫或撫琴或執扇或猶抱琵琶半遮面,表現出
濃郁的東方韻致和情調。
陳逸飛也創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為主題的油畫,
刻意凸顯藏民的粗獷、原始、神秘。用奇異的民俗去演繹古老
中國的浪漫故事以喚起西方對東方的無限想象。
看他的《晨曦》(1995)、《山地風》(1994)、
《藏族人家》(1995)、《山人》(1996)、《神廟》(1995)等。
這些作品雖然在風格上一反他此前作品的柔謐甜美、細膩精緻,
趨於粗獷豪邁、渾厚壯美;在形式上顯示出圓滿的技藝、
老練的筆觸、新穎的構圖;在色彩上表現出
輝煌的戲劇性的對比效果。
這組西藏風情畫大多被英國倫敦瑪勃洛
(Marborough)美術館收藏。
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畫面上瀰漫着寧靜和柔美,
在美國照相寫實主義中滲透着東方神韻。
無論是江南水鄉還是古典仕女,無不體現他的一種追求:
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
在1985年後的12年中,陳逸飛一共售出500多幅畫,
1991年到1998年,他的33幅畫的拍賣總額為4000餘萬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當代中國畫家能在
國際藝術市場上與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