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昔稱大目降,是台灣最早教化的平埔五大社故地所在,
漢人入墾開發甚早,先民為信仰依托,故早在街肆中心建立觀音亭,
而廟所在不但以其名為里名,
更成為本地鄰近觀音寺廟之祖廟,
七星墜地指的是鎮內的七座寺廟:
武安宮、北極殿、護安宮、
太子宮、觀音亭、清水寺和朝天宮,是護衛大目降
成為風調雨順、地靈人傑的福地。
觀音亭原稱「大穆降二嶺街觀音亭」,又名「觀音廳」,
主祀觀音菩薩,據廟碑記載建於清乾隆元年(1735),
另據《台灣寺廟概覽》記載其創建於道光2年(1828),
清同治元年因地震全部倒塌,同治7年重建。
日治時期昭和11年(1936),日據政府封禁寺廟,觀音亭
被拆除為行宮,光復後乃於現址重建,民國67年再度重建,
成為今日之廟貌。
廟內有乙座於 1815 年所鐫造之石香爐,頗具歷史。
另在建築上廟前的守護神獸左獅右像,以及前簷的
夯番扛廟角,均具有特殊意義。
本亭主祀觀世音菩薩,其來歷依佛教經典-
妙法蓮華經之普門品,即俗稱「觀音經」,係由釋迦佛陀垂述: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此種救苦救難、無所不在的大慈悲佛力,
正是觀世音菩薩之本源,也正是釋迦佛陀垂述
而記載於佛經上之理想聖格。
分香各地,據查高雄縣內門紫竹林寺即本亭分香廟宇
之負盛名者,可見觀音佛祖在本地靈赫之一斑。
觀音寺面臨中山路,
此側路面街屋較為樸實,
以往也比較少觀察,
此次順便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