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在清光緒期間曾隸屬於苗栗縣,原名「內埔」,
因爲與屏東縣的內埔鄉撞名,便以當地最大的聚落
「后里」為名,沿用至今。
台地地形的后里,座落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
台鐵山線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
圳寮地區西部。
清治末期,圳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圳藔庄」。
該庄北與七塊厝庄為鄰,東與石壁坑庄為鄰,南邊為
牛稠坑庄,西邊及西北邊為后里庄。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該庄改制
並雅化為「圳寮」大字,此區主要為墓地,賢坂張家祖墳
的幾座大墓籍位於此區境內。
《張氏族譜》記載:泉州賢坂張氏的始祖張天覺,
河南光州人,唐僖宗乾符五年(878),
以參謀削王仙芝之亂,授南劍刺史,及朱溫纂唐,便棄官避亂入閩。
另相傳本開基祖張天觷公曾是晚唐左班丞相,唐末朝庭官宦惡鬥紛爭、社會動亂難忍,
於是自正棄官攜2妾(洪氏、許氏,髮妻留原籍固始)、帶3子、喚侍從,隨王緒、
王潮、王審知大軍入閩,
經浦城、南平、廣東、漳州、同安至賢坂山前停留。
經一番審時度勢、觀天相測地緣後,決意隱身改名就地開基繁衍生息。
本宗又先後衍派晉江、同安、臺灣、緬甸、印尼、菲律賓等處支宗 ……..
張氏始祖自唐末入閩開基(泉州賢坂)迄今逾一千多年,開枝展葉,瓜瓞綿綿,以移居臺灣創業發展尤盛,
已知的有彰化東螺、四塊厝、鳳山中莊、大甲鄉、后里鄉、神岡鄉……等地。
造訪之餘順道看看是否另有古墓?
可惜也是極少;
可見此墓區也是日治時期時,
墩仔腳震災之後才形成……..
此墓燈號為南邑,
亦即指南安。
故應同為賢坂張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