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堆」的客家庄,亦在1698 年前後開庄。
據聞,下樹山庄之林姓祖先,係由萬巒二溝水移來,
或係內埔鄉開庄之始,再據後來此地成為內埔地區
米糧出口港之事實來判斷,可靠性極大。
除林姓之外還有賴、李、馮、鍾、利、黃、曾各姓人,
由濫濫庄沿河而上至下樹山,再到內埔及其他各庄。
相傳內埔一帶之林木比下樹山少得多,很快就被這批先人發現,
於是乎,到了下樹山的人陸續轉到此地,先拓成一塊旱田(客家語
叫為「埔」),因在四週密林之內,乃將此地叫為內埔。
依照六堆的地勢,內埔雖被排為後堆,但於交通方便上說,實是六堆中心。
雖有俗諺「頭美濃、二萬巒、三麟洛、四內埔」這是以人口的多少來說,
如依商場之繁榮言,內埔應居首位,現在仍如此。
1721 年朱一貴之亂六堆成立之初,邀集士紳協議對策時,
也在內埔媽祖宮集會,可知早已是六堆自治中心,亦是文化中心,
至於六堆忠勇精神的殿堂—忠義亭,最初大家都曾希望建築在
內埔的,後來因各種緣故,主持者(鳳山縣令)終選了西勢。
當初後堆包含下列十五庄:
內埔庄、番仔埔庄、檳榔林庄、早仔角庄、忠心崙庄、羅經圈庄、
茄苳樹下庄、竹山溝庄、下樹山庄、泥埤子庄、新東勢庄、東片
新庄、景興庄、上樹山庄。
上樹村舊名上樹山庄,光復後改名上樹村;
此間最宏偉的古厝建築當推「鴻樹第」。
此亦為鍾姓所有……..
穎川堂鍾姓江南戶在此地分為五大房,
豐田為大房,內埔為二房,五溝水為三房,
而四、五房分散於內埔豐田一帶,
未加入宗親會。
鍾氏穎川堂江南戶列祖源出穎川鍾離山而名穎川堂,
世居嘉應白渡之江南(今廣東省梅縣白浪堡江南村)而名江南戶。
清乾隆嘉慶年間,族人貿易來台居之。
穎川堂鍾姓江南戶祖祠位於內埔祟文巷,
由開基祖慤軒﹝源祿﹞公的神位直到十八世為止,
每年春秋兩祭,慎終追遠。
十七世成增公,號徽光拔,有聯云:
光前裕後、振華起群、輝光傳穎水、挺拔啟台疆。
鍾成增娶李滿妹為妻,有子7,名鍾捷海、鍾捷水、鍾捷榮、
鍾捷華、鍾捷富、鍾捷貴、鍾捷發;有女4,名鍾水妹、
鍾庚妹、鍾丙妹、鍾發妹,屬十八世;
有養女阿妹及阿娣,未載於譜。
此處的鴻樹第鐘家,
不知是否也是江南戶派下 ?
穎川成為鍾氏之郡望則始自漢初,
從漢代開始到以後的數百年間,
穎川長社一直是鍾氏發展繁衍的中心。
戰國時期秦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
嬴政十七年(-230)置潁川郡,
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
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
散居地 在屏東縣
內埔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