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1650年。荷蘭人、西班牙人佔領台灣時,便開始著手進行
全台島民調查,當時沙鹿稱為「沙轆社」,共有三十餘戶,是平埔族中
的大村落,文獻指出這個族群名為Papora (巴布拉族)。
居住於沙轆社的平埔族原住民,
對於本地的拓殖、開墾有相當的貢獻。
他們居住在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的地區,分為四個聚落,
最北的一個是「Gomach」,而「Salach」位於「Gomach」南邊的
大肚台地西麓,這是此地最早的文獻記錄。
鄭氏時期以後,漢民族陸續來台開墾大肚山鹿寮山麓,
當時並將「Salach」譯為「沙轆社」、「Gomach」譯為「牛罵社」。
清雍正年間清總兵藍延珍到中部屯兵開墾,屯兵與平埔族常常發生
土地糾紛,在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發生嚴重爭執,此時「大甲西社」
作亂,沙轆社也參與圍攻彰化縣城,歷經四個多月的戰亂,
為清總兵王郡平定,沙轆社被清政府改稱「遷善社」。
清乾隆初期,客家人吳瓊華入墾沙轆。
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稱為「公館」﹔
沙轆在乾隆年間有同安縣的蔡姓,安西縣的王姓,南安縣的
李姓及晉江縣的蕭姓等家族,陸續到本地拓墾,
「沙轆新庄」漸漸形成。
至嘉慶年間沙轆已發展為
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沙鹿的 清泉、公明、西勢等里均是以蔡姓為主。
墓區內的蔡金樹墓,以紅磚搭配花磚建成,
在墓區中格外顯眼。
其墓碑上的燈號安平,據推測非指台南安平;
而是泉州的安海。
安海鎮,古稱「灣海」、「泉安」、「安平」、「石井」、
「鴻江」等,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南部,為晉江市下轄鎮,
北接為內坑鎮,西臨為水頭鎮,南靠為東石鎮。
安海古為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內有條九曲灣舊名為「灣海」,
北宋開寶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
「安」,始名「安海」。
安海建鎮至今已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