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之際,福建沿海居民為了遠避兵禍或饑饉,以及
殘虐人民的官吏,甘冒台灣海峽險惡的航路,相渡海來台,
另建家園。
明神宗年間,約1600年前後,一股黃吳蘇傅等四姓先民,
先後定居本地墾殖,是開墾本地的原始四姓。
後有大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十六都芙蓉鄉李姓族人五大房移入,
族人眾多,遂成為本地最大氏族。
昔時墾殖之初,因耕地或排水或通路之爭,難免發生糾紛,
是當時台灣各地數見不鮮的現象,而舉族由一地移往另一地,
重新尋找耕地者,則到處可見。
本地原始四姓之中,除了傅姓之外,
黃吳蘇族人陸續遷徙他地,另謀發展,留居本地者,
僅寥寥數戶而已。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隸屬諸羅縣,
光緒十三年(1887),本地改隸雲林縣,當時元長行政區稱
白沙墩堡元長莊,雲林縣共劃分十五堡,白沙墩堡轄二十三莊。
原始四姓內的傅姓先民,
來自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桃源
舖戶分枝十六都官園董頭社,
吳姓則多來自於晉江龍湖的岱陽………
龍岩村地名沿革無從考證,其概略據現在住民之傳說,
東側潭尾之處有龍跡,而形狀似龍身之狀,另南面一小部落
俗稱三塊厝,係由三位鄭氏兄弟建造三座房屋居住,
現已歸入龍岩村。
「龍岩厝庄」,隸屬於白沙墩堡。該庄北與元長庄為鄰,
東與頂藔庄、下藔庄為鄰,南邊為草湖庄,西邊為溝皂庄、潭內庄。
鄭姓應該是前文中提及龍岩厝聚落最具代表的姓氏吧?
燈號石井,先祖來自於南安縣。
旁邊又一座嘉慶年間的庠生古墓。
燈號用’的是銀同(同安),不同於其他來自於
晉江隆胡鎮岱陽的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