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建於1920年至1940年間的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位於金山南路與
忠孝東路交叉口。
沿著瑠公圳而形成的齊東街,呈現弧形的特殊街道紋理,
迥異於周圍垂直棋盤狀的路網。
步入齊東街巷弄,隨著日式黑瓦與茂密老樹的引領,
都市車流喧囂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幽靜的生活氛圍。
齊東街在清代被稱為三板橋街,
是連接艋舺(萬華)與錫口(松山)的重要「米道」,
供應臺北城內(今博愛特區一帶)的米糧和煤炭。
日治時期,臺北城向東擴張,齊東街被劃入幸町,日人職務官舍林立,
南側為總督府重要職務官舍,北側則是中、低階層官屬職員宿舍。
戰後,日式建築群被分配為官員宿舍,成為臺灣銀行的資產。
臺灣銀行於二○○三年以宿舍破損嚴重且有安全及衛生危險之虞為由,
合法取得部分宿舍的拆除執照,希望拆除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中八幢
無人居住的宿舍,拆除後再以公開標售方式處理。
部分反對拆除的當地居民成立了「齊東文史工作室」
(現華山社區發展協會)搶救日式宿舍,但來不及阻擋,
齊東街五十三巷的十二、十四和十六號兩幢宿舍便迅速被拆除。
歷經奔走爭取,齊東街一帶於二○○六年被劃定為「保存區」及
「聚落風貌保存特定專用區」;該地產權複雜,分別隸屬臺灣銀行、
臺北市政府及私地主,為管理市定古蹟、歷史建物
與非歷史建物的混雜街區。
為了防止日式宿舍群落遭拆除及破壞,
臺北市政府提出禁建政策,為齊東街區爭取規劃再利用的時間。
齊東街文史工作室至今仍致力於齊東街保存工作,
空間活化和再利用經營,
則成了現階段最重要的議題。
2004年,臺北市政府將齊東街53巷11號的
日式宿舍指定為市定古蹟,有別於單點的建築保存,
這裡是以特定區來保存整個街廓的發展紋理,
範圍涵蓋53巷兩側的日式建築,
除了11號之外,列為歷史建築的還有:齊東街53巷2、4、6、
8、9、10、13號及鄰近的濟南路2段25、27號等日式宿舍共9處。
日治時期,齊東街日式宿舍群的產權屬於蓬萊不動產株式會社,
住戶皆為日籍人士,由於蓬萊不動產株式會社是臺灣銀行前身的
關係會社,1945年時,大部分由臺灣銀行接管,住戶也多為
臺灣銀行的職員。
目前齊東街53巷11號指定為古蹟,現為台北琴道館,
對面12號則由台北書畫院經營,相鄰不遠的濟南路25、27號
則是完成整修開幕的齊東詩舍,由台灣文學館經營。
鄰近齊東街的泰安街李國鼎故居
也是建於1930年代的文官宿舍,
宿舍群因被指定為古蹟及歷史建築保存下來,
低密度空間加上公園綠地,與周邊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串連成
極具人文特色的休憩空間,
也為臺北市民保留一段
歷史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