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園是台灣傳統閩南建築四大名園之一,結合日式與西式建築風格,
座落現今明台高中所在地,第一階段於1895年由舉人林文欽為安養其
母親羅太夫人所建造,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
早期園中有12景,其中「五桂樓」為最重要的建築,
據考證,五桂樓最早建於1887年,原名「步蟾閣」,為閩南梢燕尾
格局的兩層木造建築,一樓為客廳、二樓則是羅太夫人起居室。
到了林家第二代主人林獻堂先生,1905年再次修建五桂樓,
一樓以紅磚打造,具巴洛克式圓拱造型;二樓則為木造建築,
屋頂以傳統硬山型式頂,同時擁有西洋風及台灣味,
成為中西合璧之建築,之後也曾是梁啟超、櫟社詩人們吟詩唱和
的聚會所與結社活動之地。
萊園與新竹鄭用錫的「北郭園」、板橋林本源邸園、
台南吳春貴的「吳園」,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和其他名園相較之下,萊園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林園,與火燄山九九峰
連成一片,擣衣澗引自山泉,順著地勢,蜿蜒到達五桂樓前的小習池,
形成園內無數的自然景觀,如柳橋﹑木棉橋,巧妙的配合天然地形,
加以改造利用,達到「因地制宜」「巧於因借」的自然山水林園特色,
將山、水、天、人連貫在一起,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到了1930年代,萊園經林獻堂整建,
結構更為宏麗,風光更為優美,成為聞名全台的勝景。
特別是初春雨季來臨時一片朦朧煙雨,
此一景觀被喻為「萊園雨霽」,
名列當時台中十二勝景之一。
萊園第二階段(1900~1949)的修建,由林獻堂先生主導,
為萊園的全盛時期。重要建設有:五桂樓、木棉橋、柳橋。
夕佳亭、三十六台階、萬梅崦、鐵砲碑、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林文欽銅像、考槃軒、環翠廬、林竹山夫子頌德碑。
林文欽銅像位於五桂樓後的小花園,
鐵砲碑則是紀念霧峰林家在清領時期一段壯烈往事。
1862年戴潮春之亂爆發後,戴潮春派部下林晟(綽號憨虎晟)率兵
攻打林家莊園,林文鳳面臨危機沉著以對,率領近百名壯丁以鐵砲與
洋槍苦守三天三夜,後來在東勢角羅冠英與太平林家族人配合下擊退林晟,
留下以寡擊眾的佳話。
林獻堂先生為了紀念這段事蹟,於是在萊園中立碑紀念,
碑文由台南進士陳望曾所寫,將當時戰況描寫的淋漓盡致,
文後還有林獻堂所寫的七言詩,
留下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