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正式建省置雲林縣,此地屬雲林縣海豐港堡
及布嶼西堡興化厝庄。
當時的海豐堡包括現今台西鄉全部 ;東勢鄉東勢厝、牛埔頭、
下許厝寮;麥寮鄉除興化厝外,全部屬於該堡。
布嶼西堡包括現今褒忠鄉全部 、土庫鎮馬公厝;
崙背鄉除布嶼東堡外,均屬該堡。
光緒十四年(1888)海豐港堡省略港字,簡稱海豐堡。
1909年,宣統元年)十月 ,日政府再次更動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
將全台分為十二廳。除興化厝庄屬嘉義廳西螺支廳崙背區外,其餘都屬
嘉義廳西螺支廳麥簝區,區役場設於海豐堡麥簝庄,
管轄海豐堡內之麥簝庄、沙崙後庄、橋頭庄、雷厝庄、
施厝簝庄、許厝簝庄。
大正九年(1920),日本人改革地方制度 ,更動行政區域為五州二廳,
除廢「廳」為州,廢「 支廳」為郡、市,廢「區、堡、里、溪、鄉」而改設街庄外,
地名亦多所更改,街、庄、社改為「大字」 。
時屬台南州虎尾郡崙背庄麥寮。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
台南州改名台南縣,並改郡為區,廢街庄為鄉鎮。
本鄉屬台南縣虎尾區崙背鄉麥寮,並分南村和北村。
當時麥寮距鄉治中心達十公里以上,經地方仕紳爭取置鄉,於民國三十五年
八月二十五日與崙背分治,正式成立麥寮鄉。
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新設雲林縣,
原屬於台南縣之斗六、虎尾、北港三區乃改隸雲林縣,
從此本鄉改隸雲林縣至今。
雷厝村位於麥寮鄉的東北方,東與崙背鄉豐榮村相鄰,
南與施厝村為鄰,西與新吉村比鄰,北以濁水溪與
彰化縣大城鄉相望。
清時期稱為雷厝莊,日治時期改為海豐堡雷厝庄,
1920年改為雷厝大字。本地是由雷姓人士開發,因此稱為「雷厝村」。
其後林姓居民又陸續移入,目前兩者比例相當。
村內有「番仔溝」的地名及番仔墓分布的沙丘,
考古學家並在村內挖掘出鹿角等古物,稱為「雷厝遺址」。
近年本村經土地重劃,灌溉渠道普及後,
土質更加改良,農業經營件得以提昇。目前以西瓜、花生兩種作物為主,
村民也利用濁水溪河川高灘地種植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