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別稱苦苓、楝、楝樹、楝子 、森樹、翠樹、旃檀、
楝棗樹、紫花樹、紫花木、花心樹、雙白皮、金鈴子及洋花森等,
為楝科楝屬植物。
本種是星天牛的寄主植物,星天牛喜愛咬食苦楝的樹皮、
嫩枝及葉片,並會將卵產於樹皮之內,待幼蟲孵化之後會侵蝕樹幹。
據《本草綱目》中原文記載「楝葉可以練物,故謂之楝。
其子如小鈴,熟則黃色。名金鈴,象形也。」。
練物應該是指古人為使絲帛更白淨光滑柔軟,
運用楝樹製成的鹼性藥劑,去除絲帛上的絲膠及雜質,
故而有楝之稱。
因樹皮、木材及果實味苦,故而有苦楝之稱。
作家苦苓,取名來游即取其諧音,
有苦戀的一種存在……….
為台灣原生種植物,野外分佈於海平面至700公尺間的丘陵地、
平原、天然林地、沼澤地、草原、河岸地區、市區道路旁等,
由於本種生長迅速樹冠外形美觀,而且蟲害少,
多人工栽種為遮蔭觀賞園林樹種。
春夏之交開花,花為圓錐花序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
無毛或幼時披鱗片狀短柔毛,短於葉或約與葉等長;
花為兩性花,芳香,長約1公分;花萼綠色鐘形,5深裂,裂片卵形、
長圓狀卵形或披針狀,頂端急尖,全緣,兩面均有毛,表面披短柔毛;
花瓣4-6枚[8],紫色或淡紫色,卵形、長圓形、倒卵狀匙形或
披針形,平展或反曲離生,兩面披毛,常為表面較密。
開花時粉紫一片,
人們才注意到它的存在………..
「干城」地名之最早的由來乃因此地有旱溪流經。
石頭累累成堆,稱「石頭灘仔」。臺灣總督府將土地規劃為軍事用地,
成為日本陸軍的營區,設有陸軍分屯大隊、憲兵隊、臺北衛戍病院臺中分院,
因其部隊稱為「干城部隊」,因而命名為「干城」。
干城區域大約有八成土地屬於公有地,多為商業用地,
近年來因建國市場設立在附近、並漸漸形成貨物集散中心,
加上干城重劃區設置,周邊陸續有建案推出;
因派駐工作在此附近,尚未開發的建地內,
一株苦楝迎風搖曳;
苦楝樹在沙渚地區幾乎圍成片生長;
儘管肆意茂盛在此卻形單影孤,
像極了一場苦戀……….
他日此建地開發,
此樹有將隨之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