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公園,是位於臺北市北投區的一座露天溫泉公園,範圍是由中山路、
光明路所圍繞之區域,面積總達6萬1,129平方公尺,乃繼圓山公園和臺北新公園
(現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後,臺北市的第三座公園,
亦為臺灣第一座溫泉公園。
因日治臺灣時期興建新北投鐵路是為便於旅客前往泡湯,
北投公園也因此別稱新北投公園。
1911年,北投公園是依臺灣總督府的「公園管理規則」所設立,
由臺北廳下街庄共同經營的。
1913年,臺灣總督府為了迎接皇太子裕仁,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
同意將瀧湯浴場改建成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工程總花費五萬六千日圓。
同時,這項改建工程也將附近環境整建成公園。
1934年,臺北州與地方人士為表揚井村大吉對北投的貢獻,
選在公園內建造一座胸像來紀念……..
北投梅庭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
是一棟日式洋風之戰時別莊。
融合日式木架構與西式RC構造,具有時代性之
建築風格與技術。
梅庭位於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末端,擁有綠意氛圍的戶外庭院,
臨北投溪順地形而建,城垛式的唭哩岸石圍牆,現今已經停採;
大門門柱上「梅庭」兩字為書法家–于右任之字跡,建有閣樓及
地下防空避難室,屋內曾設有溫泉浴室,顯現北投溫泉區
典型的歷史特色,
2006年以其建築特色與歷史保存價值被
登錄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民間說法認為于右任自1952年起常居住在此,作為避暑別館,
且在大門門柱上題有「梅庭」兩字,然而世新大學教師張依依指出,
「梅庭」其實是她的姨公馮中煊故居。
馮中煊號「梅庭散人」,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購置並遷入此宅,
有戶籍謄本為憑,「梅庭」與于右任毫無關連。
建物內展示著數幅于右任先生的草書作品,並有其生平介紹,
5個室內展區,包含「北投遊、憩、趣」、「梅庭二三事」、
「建築光廊」、「千古一草聖–于右任」、「茶憩小室」,
帶你深入了解梅庭及于右任先生。
「瀧乃湯」位在有「溫泉街」之稱的光明路上,
是一層樓日式平房的「瀧乃湯」顯得相對不起眼,
唯一能引人注意的,大概就是豎立在路旁刻著「瀧乃湯浴室」
字樣的石碑招牌。
但這間大隱隱於市的小浴場,歷史來源卻深厚悠久。
其源起可追溯至明治34年(1901),
當時台北與淡水之間的鐵路開通,
北投的溫泉成為許多台北人趨之若鶩的休閒去處。
北投第一間溫泉旅館「天狗庵」的老闆平田源吾聯合其他業者,
出手整頓北投溪的環境,進而造起當年第一座公共浴場「湯瀧浴場」。
「瀧乃湯」之名,便是來自1913年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完工後,
為了與之區隔才更動的新名稱,因此雖然與原名略有不同,
但從淵源來說「瀧乃湯」可說是北投第二古老的溫泉浴池,
後來也與「天狗庵」成為名聞北部的4大名湯之一。
如今的「瀧乃湯」雖在2016年曾大幅整修過,但不論是內部格局或
入浴規則,都仍保持著日本錢湯的傳統風格,且「瀧乃湯」初建時主要
是提供給日本軍人療養使用,只有男湯沒有女湯,所以男湯目前的兩畝池,
可說是「瀧乃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樣貌。
位於普濟寺附近的台銀招待所,
雖然已修復完成,卻極少對外開放;
只能遙遙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