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
碑高2.9米,寬1.07米,
刻立於186年, 該碑明初出土,先後收藏於樂平州學、山東東平縣政府院、
泰安岱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構,字型方正,用筆稜角分明,
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整個碑的書風雅拙、質樸。
《張遷碑》碑體雄壯厚實, 古樸大氣。碑文結構巧妙,疏密得體、
錯落有致、方圓兼備。碑額字體為篆書,正文為隸書。
其中隸書以方筆為主,字體沉穩樸拙,雄厚蒼勁,堪稱漢代隸書的上品,
為歷代書法名家所器重,也是歷代名人、墨客、書家、書法愛好者
臨摹練習隸書的經典範本。
碑文 :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
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
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
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
問禽狩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
於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
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
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
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
荒遠既殯,各貢所有,張是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於君,
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系,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
治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畋,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
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穀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
臘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算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
路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
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裡潤色,
君垂其仁。邵伯分陝,君懿於棠。晉陽佩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勳。
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周公東征,西人怨思。
奚斯贊魯,考父頌殷。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於是刊石豎表,
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雲舊國,其命惟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純,
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求本,蘭生有芬。
克岐有兆,綏禦有勳,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幹,垂愛在民。
蔽沛棠樹,溫溫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
干祿無疆,子子孫孫。
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析,感思舊君,
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
共用無祚,億載萬年。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
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
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裏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
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
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
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明·王世貞《州山人題跋》: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
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
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
清·郭尚先《芳堅館題跋》:漢碑嚴重平硬,是碑為冠。
清·楊守敬《平碑記》:(此碑)用筆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
流為黃初三碑《上尊號奏》《受禪表》《孔羨碑》之折刀頭,
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