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為大安望族,對於大安鄉的開發可說是深具影響,
大安鄉誌中對於李家多有所記載。
李丁財號剛敏;生於道光24年,卒於民國15年,享年83歲。
其先世李神助,於乾隆年間由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渡台,
初居於大甲外水尾,嗣遷本鄉東勢尾,
農耕之餘,兼在大安港經營貿易,於是家道日佳,推為鄉中翹楚。
清末以還被舉為莊正、中庄總理,改隸後為下九庄庄長,旋任十八庄區長,
並任南埔火船木材公司取締役(即董事)及當地保正二十餘年,
深得民眾愛戴,由於熱心地方公益事業,
承當局多次表揚,不失為地方長者之風範。
日本佔領台灣,被指派為下九庄庄長掌管地方事務。
當李家家業日隆,對購買土地不遺餘力。
時局混亂,許多地主呈現恐慌現象,急於拋售土地,
從牛埔經埔頭至龜殼這一片土地,雖屬溪埔
田地,李家以一甲地八元全數購買。
日治之後,李丁財又當庄長,如虎添翼增進李家財富,
最後在南大安一帶有將近一半土地盡屬李家。
李丁財之長子李城,字欽明;
生於光緒3年,卒於民國42年,享年77歲。
李氏生而穎異,幼從墊師讀四書,博覽群籍,國學造諳頗深;
當時父為十八庄區長,遂佐其父
鞅掌庄政而條理井然,鄉人遇有紛爭事則出評事調解者,人譽為今之魯仲連。
大正九年,日人修改地方政制,合併大安區、十八庄區而成立大安庄;
是年十月一日,遂首任大安庄長,
並任大安產業組合會長、大甲帽席同業組合總幹事,
而致力於地方建設,發展農村經濟。
大安鄉地處濱海,季節風為天然災害,
遂率先倡導種植防風林,獎勵堆肥,改良豬舍
及栽培甘蔗等,以改善農民生活,
遂於民國十五年二月,蒙台灣總督府特為佩授紳章表揚。
昭和十年,庄役所新建時,慨捐私地興建辦公廳舍,
並捐巨資修繕村里橋樑,諸凡慈善
公益事業,莫不熱心參與,至今鄉人猶德之。
李城取社尾白氏之女,並生下李晨鐘。
李晨鐘,生於光緒23年,卒於民國69年,享年84歲。
幼承庭訓,胸懷大志。自台北日語學校畢業後,
繼承其父接任大安庄長(至光復為止),達21年之久。
任內積極爭取興建大安、大甲兩溪堤防,政績斐然,屢獲嘉獎。
光復後,主持其父手創之大安庄信用組合(今農會),
並任大甲水利會主任委員、水利會會長、
台中縣參議員、台中縣議會第一、二屆議長、台灣省政府參議、
顧問,及中國國民黨省、縣黨部
評議委員等職。並與前省議長蔡鴻文創辦台中區合會儲蓄公司
(今台中商業銀行),發展地方經濟。
議長任內首倡大甲溪綜合開發,並任大甲溪綜合開發促進委員
會主任委員,先後興建德基及石岡水壩,
開發大甲溪之發電量達102萬瓦之鉅。
台中港重建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
全力爭取台中港開發國際港,至民國60年台中港工程局
成立後卸任,遂轉任台電公司監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