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地名由來是昔時這裡曾是平埔族西螺社傳統生活領域。
新社,是西螺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中部略偏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新安里不包括北部邊界地帶中段
及東北端及西南端、新豐里不包括西北端及西南部邊界地帶及南端、
埤頭里西北部凸出部分的北半部不含最西端。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新社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新社庄」,隸屬於西螺堡。
該庄北與西螺街為鄰,東與茄苳庄、埤頭垻庄為鄰,
南邊為頂湳庄,西邊為社口庄。
大正九年(1920),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
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
該庄改制為「新社」大字,
隸屬於臺南州虎尾郡西螺街。
戰後西螺街改制為西螺鎮,
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隨之改制為里。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
聚落為新社、過溝仔………
王阿乳故居是一座三合院搭配著紅磚洋樓;
洋樓二樓中央別出心裁地設計仿鐘塔的洗石子輪廓,
並在其上設置了一座時鐘。
按 :
王阿乳生於光緒元年(1875),西螺人。
後經營王和成製米工廠致富 是日治西螺地區的名望人士;
在西螺地區流傳著「媽祖間牽電火,王阿乳臆墓粿」的俗諺。
意指媽祖廟因為香火興盛而燈火通明,
而王阿乳家則是因為祭祖而做了大量的紅龜粿,
數量足以分給全村的孩子。
由此可見其富有之程度………
乾隆年間,社口(今福田里) 信徒往朴子腳(今朴子)行商,
見該地聖母靈感顯著,非常仰慕,於是自配天宮分靈香火迎回自宅奉拜,
進而雕塑金身,簡建草壇廟宇安座,供信徒膜拜。
聖母大發神通,屢屢顯化,現身救世,
或指示行商迷途,其事蹟不勝枚舉。
光緒7年(1881)、大正元年(1912) 共二屆之修建,
皆由管理人王阿乳主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