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鄉原是一片沙丘荒涼,不毛之地,據史載四百年前就有
福州府曾姓家族定居於此,繼有陳姓及泉州府同安縣等地居民
陸續遷陟,
先民蓽路籃縷,開荒墾地,從事農漁業,
人口逐年增加,部落集結,各種產物亦有剩餘,
必須向外運銷,與福建省通航貿易居多,
當時有地無名與外埠通商,諸多不便,
名曰「番仔挖」,
斯時番仔挖已成為內外貿易港………
清廷為維持沿海治安在此間設有汎防廳,當時海寇猖獗,
蔡牽一黨時代常在海上搶劫,極端拔扈,彰化知縣楊桂森為平海寇,
親臨查察地勢,鼓勵民眾協防,
不久海寇絕跡,人民安居樂業厥功甚偉。
嗣後廢除汎防廳改改設保甲局,隸屬深耕堡,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施行所謂地方自治制度改番挖區
為沙山庄,因本鄉多屬沙丘而得名,設庄役場,
昭和三年(1928) 七月增設路上厝警察派出所。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復轄台中縣,
鄉民鑑於沙山兩字名稱不雅
且為日人所取,經地方人士協議定為芳苑鄉,
鄉治置於芳苑,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縣市行政區域調整改隸彰化縣轄迄 。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路上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路上厝庄」。
該庄北與頂廍仔庄、後藔庄為鄰,東與二林庄、中西庄為鄰,
南邊為魚藔庄,西邊為外五間藔庄、新街庄。
路上厝為清乾隆25年(1760)由謝姓進入拓墾而成的聚落,
係由謝姓所組成的單姓村。
路上地名起源於此處位於昔日自番仔挖經
新厝抵二林街的路上,因此而得名……….
按 : 相傳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一株雄傳大樹,
長得青翠茂盛。當時,孝武帝指著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
謝氏遂以寶樹為堂號,由來在此。
唐代王勃撰《滕王閣序》文中就有非謝家之寶樹之句。
東晉時期是謝族的鼎盛時期,謝家在朝廷做官的很多,可謂滿門稱貴,
顯赫朝堂。那時每日五更,天還沒亮,官員就要打著燈籠去早朝,
到了金鑾殿後將燈籠掛在門外的樹上。
一日,皇帝見樹上掛滿了寫著謝字的燈籠,燦爛奪目,
便稱讚道:真寶樹也。以後謝人就以寶樹堂為堂號。
這個故事見於《百姓考》…….
此古厝正身門額上書寶樹二字,
們樓上則隱約殘存長庚拱照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