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於明末清初由福建泉州或漳州渡海來此開墾,
原本這裡是含鹽分較濃草埔地﹞,這裏曾經是海,後來形成陸地,
當清初漢人入墾時,,大片的草埔地,尚有較多鹽分,
因而有埔鹽之名。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
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永平社區位於彰化縣埔鹽鄉最西北角,
永平此名從「永遠太平」而命名。
村內有三個聚落,分別為盧厝、番同埔及外崙仔腳。
番同埔為埔鹽鄉永平村的三個庄(盧厝、番同埔、崙雅腳)之一,
相傳「Babuza巴布薩」平埔族牧童在此牧牛得名「番童埔」,
因「童」與「同」字台語是同音,改稱「番同埔」。
(ps : 彰化縣誌另出現番裡埔之名)
此間有一古厝,應是昔日保正之類人等的宅邸。
洗石子山牆上有著英文字列,據推敲應是「西庚獻瑞」
的譯音?
網路上並無多餘資料顯示 :
此劉家古厝廳內彩繪亦
相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