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庄,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
轄屬台中州北斗郡。
即今彰化縣大城鄉。
原屬深耕堡之大城厝庄、魚藔庄、頂山腳庄、下山腳庄、下牛稠庄、
公館庄、西港庄、山藔庄、外五間藔庄、尤厝庄、潭漧庄、下海
漧厝庄、頂海墘厝庄、三塊厝庄。
大城庄轄域內分為大城、魚寮、頂山腳、下山腳、
下牛稠、公館、西港、山寮、外五間寮、尤厝、潭墘、
下海墘厝、頂海墘厝、三塊厝十四個大字。
大城鄉名起於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由福建泉州人來此開墾,
居民大多信奉王爺與保生大帝。
傳說有一名叫「魏大城」者首先遷入本地,
故以人名為地名。
另一說為往昔移民墾殖於此,聚集成大集村。因治安不良,
築土成壘,以防盜匪,故得此名。
到了道光年間,則以吳、王二姓所形成之村庄,
所以今永和村有兩處聚落名為「吳厝寮」「王厝寮」。
清道光元年(1821)大城厝地區發展出街市,
即開始建廟宇,命名為「咸安宮」。
大城地區的保生大帝信仰始於明代,於明代晚期,吳姓移民由福建泉州
攜眷渡臺開拓,但由於當時墾地荒蕪、瘟疫肆虐等不佳狀況,吳姓移民有鑑於此,
於明永曆20年(1666),回中國泉州迎請保生大帝的香火到此奉祀,
今老街(中平路) 即沿著廟前興起。
東城村位於大城村之東,故名東城,
本村係大城鄉行政中心集中點,鄉公所、台糖辦事處,
民眾務服站,鄉農會,大城國中等皆位於此村。
老街中有一古厝。正身尚維持古樸的樣貌,
門額未以堂號呈現,
字已澇損,隱約可見積善餘慶的字跡………
不知為何姓氏,最有可能是吳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