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溪乾隆年間稱為大突溪,
當時是濁水溪的主河道,現在名為舊濁水溪,
湖指的是崙仔厝湖和沙仔湖兩個大湖,
分別位於溪湖糖廠鐵道兩旁,
現已不復見矣。
於是當時東螺社平埔族人阿力重長、阿束梯茅、阿這那三兄弟
於乾隆年間在此開墾招佃,
其祖父因為本地有溪有湖而命之地名。
清雍正年間,溪湖隸屬於彰化二林上保。
明治三十五年(1902)五月,設溪湖區,
轄內溪湖、頂寮、大突、汴頭、田中央、西勢厝等六保。
大正九年(1920)十月,實施街庄制度,合併馬芝保之三塊厝、四塊厝以及
武西堡之崙子腳,阿媽厝成立溪湖庄,轄屬台中州員林郡。
昭和十三年(1938)年二月,升格為溪湖街。
崙子腳,原寫為崙仔腳,位於溪湖鎮東部偏南。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
其範圍大致包括忠覺里、大庭里、媽厝里、湳底里、頂庄里。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崙仔腳頂、崙仔腳下、湳底等,
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此外,本地區尚有崙子腳、忠覺、
大庭、頂庄等聚落。
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是入墾的高峰期,
各姓氏族群紛紛來到,漢庄大量林立,形成一處處
的血緣聚落,其中楊姓、陳姓是溪湖二大姓,
陳姓入墾馬芝堡則溯及渡台初期定居於東埔鹽,
三塊厝仔後,墾展至番婆庄、崙仔腳一 帶、
阿媽厝、大庭、湳底、尾厝等地區,
繁衍後代發展,現為溪湖第二大姓。
大庭里一帶的陳姓祖先大多從福建省南安縣渡海來臺的。
位於31號的陳家古厝 , 是聚落之內具代表的傳統民居。
康熙年間,陳姓來台祖陳慎豰,自福建省泉州府的
南安縣趙堂鄉渡臺,後代散居附近,
六房陳義彭生有六個兒子,移住崙子腳,
為紀念祖籍把定居的地方定名為「尾厝」,
此地名沿用二百多年,光復之後改為忠覺里。
昭和初年崙子腳陳汝南、阿媽厝王戶、湳底陳捷元、頂庄黃啟書等地方人士,
聯名向上峰陳情設校,乃在現今忠覺派出所西側,
當時溪湖庄協議員陳添福
所有崙子腳段號土地,以溪湖庄公費建築校舍、
宿舍各一棟,設立崙子腳國(日)語講習所,
後升格為媽厝分教場 ,
即今媽厝國小之前身 …..
此間的陳家古厝,
是否即是前文所提及的
當地仕紳陳汝南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