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地名的由來,是由於該鄉位處東螺溪(舊濁水溪)與
西螺溪之間的氾濫平原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
所以稱之為溪州。
溪州鄉原為巴布薩平埔族眉裡社棲居之地,
清代隸屬彰化東螺堡,日治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庄,
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庄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
溪州鄉名,至此確立。
溪州鄉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有漢人在這裡開墾。
當年的拓荒者不僅要與水搏鬥、還要為生計操煩。
直到1901年,莿仔埤圳開鑿、1911年濁水溪堤防興建,
人們也因為有莿仔埤圳而可以
引濁水溪充滿泥沙的河水灌溉。
因為圳水的充滿泥沙,
農人通常運用濁水來補充農田的養分、地利、增肥,
還會在農閒時特別讓自己的田地積滿圳水,沉積泥土,
這讓原本只能種植旱作的沙礫地慢慢的沉積成一畝一畝良田。
濁水溪溪水富含微量元素,
所生產的稻米比起清水灌溉的既香又Q,
而以「濁水米」聞名台灣。
莿仔埤圳是溪州鄉主要的灌溉水源,
一開始是在乾隆年間由鹿港人陳四芳集資修築,
後來經由彰化蔡壽星、埤頭許烏美、溪州葉惠清相繼修建。
日治時期之後,日本人公布「公共埤圳規則」,
將葉惠清管理之莿仔埤圳收歸官有,並於1909年
重新整建完畢,
是為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
東州村的北州路巷內有王家古厝「太原堂」,
應是當地最精采的三合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