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元長鄉瓦磘村中央路有一建築物,初見時不免教人多看它一眼,
一般的社區活動中心很少看到這種造型,尤其是山牆上還有日式風格的裝飾物,
其次則是窗櫺更不是一般常見十字或井字型的設計,
很難不讓人駐足看個究竟。
這棟建築物事實上是元長瓦磘庄集會所,
其在日治時代創建至今,是一典型的日式建築,
而戰後也持續的做為村民的集會場所和投開票所。
元長瓦窯庄集會所也作為台灣庄級集會所
之僅有證據,十分珍貴。
瓦窯庄這個地名也十分有趣,
根據陳國漳老師的「雲林縣地名辭典」,
瓦磘村有著「由瓦窯旁的小屋發展成的聚落」的意思。
全台也有相當多和瓦窯有關的地名,如彰化縣竹塘鄉的瓦磘、
新北市永和區的瓦磘溝、高雄市鳳山區的瓦磘巷……等等。
原始四姓內的傅姓先民,來自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桃源舖戶分枝
十六都官園董頭社,於清乾隆六年(1741) 渡台,定居本莊。
據說是有一位俗名「傅元掌」者,領導族人墾地開渠,籌建茅舍,
為人熱誠豁達,樂於服務,遠近村莊及來往商旅,以及本莊居民,
乃以「元掌」稱呼本地,
於是元掌之地名就此建立,通用迄今。
瓦磘村位於元長鄉東北邊,東接鹿北村與鹿南村,
西接卓運村,南鄰客厝村與新吉村。
105年02月05日公告登錄
「元長瓦磘庄集會所」為
本縣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