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大樓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基隆港合同廳舍」,興建目的
是要將當時散置於基隆港各處的11個港務機構集中起來以便利港務運作。
該建築於2003年1月20日由基隆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曾與一旁的陽明海運舊廈獲選為基隆市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基隆港合同廳舍動工於昭和五年(1930)10月11日,
於昭和九年(1934)7月15日完工,所在地當時是明治町1丁目9、10番地,
其工程經費則來自1930年基隆築港工事費中的海岸設備費。
完工後遷入大樓內的機構有基隆稅關(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前身)、
臺北州港務部(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前身)、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
交通局基隆海事出張所、基隆郵便局波止場出張所、臺灣總督府植物檢查所基隆分所、
臺灣總督府鳳梨罐詰基隆檢查所、臺灣總督府米穀檢查所基隆出張所、
臺灣總督府肥料檢查所基隆分所、專賣局基隆出張所、基隆警察署水上派出所等。
戰後時期,1947年改稱「海港大樓」,
目前仍有許多基隆港相關港務機構在此辦公。
基隆港合同廳舍佔地1,344坪,由總督府交通局技師鈴置良一設計及監造,
以便利港務運作的主棟設計為地下一層及地上四層建築,主棟戰後加蓋五樓,
本館最高為25.15公尺,塔樓樓高五層,最高處塔屋31.2公尺,
另附屬建築設計為地上三層,高13.64公尺。
合同廳舍建築壁體鋼筋混凝土架構,耐震之十字梁柱結構設計為主要系統。
其外觀立面以貼布紋面磚為主,腰迴部分則運用花崗岩,玄關處採用大理石及
陶瓦面磚,轉角處做成圓弧形,並且減少陽台的配置,而其外觀上一些裝飾
構件除其機能性之外,還使建築帶有了船舶的意象。
室內部分,較多簡化西方柱式地下室外圍開挖水道,
及裝設電動泵浦,可向外排水至屋外;當時亦裝設與天井相通的排氣裝置
及昇降機設備,現已改為電梯,符合現代化衛生標準。
日治時期,主棟中央為關稅業務的大廳,也配置代辦人事務室、
外國郵便調查室、郵便事務室、小包通關植物檢查取扱室和廚房等,
2樓為海事出張所、海事事務室,
3樓配置為稅關長室、貴賓室等,
4樓配置有築港所長室、技師室、庶務室等空間。
地下室則做為倉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