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歷史的勸濟堂供奉關聖帝君,是金瓜石地區的守護神。
堂裡有三項必看的鎮堂之寶。
第一項是背山望海,高35台尺、重25噸,
僅是左手拿的春秋書冊就有五台尺高,
全台最大的純銅關公聖像;
第二項是一對國寶級的花鳥人像大石柱,
採立體雕琢,廟方還特別用
壓克力小心翼翼包圍保護;
第三項是金面關聖帝君,這尊神像是民初
由唐山分靈而來,更是全台罕見。
位於瑞芳金瓜石的「勸濟堂」,為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
是台灣北海岸知名的關帝廟,更是金瓜石的信仰中心,
又稱祈堂。
明治二十九年(1896),金瓜石黃仕春、黃仁祥兄弟在石尾地區
設一座草庵奉祀關聖帝君,祈求平安。
明治三十二年(1899),遷至「赤牛頭寮」,
關帝君之外,增奉呂祖師、張真君、 王天君,尊為四大恩主,
開始扶乩濟世,人稱「乩堂」,又作「祈堂」。
明治三十三年(1900),
改稱「勸濟堂」,刊印善書《如心錄》。
明治三十五年(1902)於現址興建殿宇,
至昭和六年(1931),因後宮礦業會社在廟的前右下方擴建製凍廠,
地層滑動,造成勸濟堂龜裂嚴重而拆除。
黃仁祥、簡深淵等仕紳發動重建,增加前後殿、
兩邊辨公室、禪房、廚房及花園而成今貌。
重建於昭和六年(1931)時有對場作,但未列為古蹟,
該對場作並十分不明顯。
正殿花鳥柱為對場作,
左柱為蔣萬益所作,右柱為張華水所作。
。石雕裝飾因其材質堅硬,運輪取得不易,原料單價昂貴,
製作過程艱辛耗時,故運用在三川殿正立面上,除了堅固耐用,
亦可藉珍貴裝飾的附加價值,突顯對神明的尊貴與敬意,
也因此三川殿成為石雕裝飾出現最多的地方。
勸濟堂的石雕多屬觀音石材質,
因長年受到濕氣的浸潤,加上觀音石易風化的質地,
造成石雕作品部分輪廓已模糊不清,
直至翻修過後才使其原貌略為清晰。
1991年,造關聖帝君巨型銅像,重25噸,高10.5公尺,
為手捧春秋文相坐姿於廟頂,為東亞最大銅鑄神像,
成為金瓜石著名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