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37線聯絡瑞芳、猴硐(侯硐)、牡丹一帶,
前段稱「瑞侯公路」,後段稱「侯牡公路」,
其最高點靠近實際新北瑞芳與雙溪交界處,
因此行政區牌面設於此處,海拔約 370 多公尺,
有一福德祠「瑞德宮」,
三貂嶺山及三貂大崙的登山口即在廟的右側;
沿公路下行幾百公尺處,左側有廢棄產業土路能通往
猴硐復興坑礦場……….
坑口位於基隆河的右岸,
最早為顏雲年所開採的久年二坑東一復興坑,
後改名為四腳亭十五坑,曾兩度停採,
1964年重開採始命名為復興坑。從坑口就是一個18度斜坑。
1990年停產封坑。
日治時期興建的宜蘭線鐵路,以八堵為起點,到達宜蘭的蘇澳。
大正6年(1917)12月,由宜蘭、 八堵南北兩端展開施工。
這項鐵道工程,原本預計五年內完工,卻由於工程艱難,再加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
造成原物料上漲,經費不足,造成工程的延宕,
直到大正13(1924)11月底才全線通車。
宜蘭線鐵路通過台灣東北角的山區,鐵道工程以草嶺隧道及三貂嶺隧道最為艱鉅。
而瑞芳至雙溪的路段,就有九座隧道,是宜蘭線隧道最密 集的路段。
民國73年(1984),宜蘭線鐵路雙向通車,新建的雙軌隧道正式啟用,
之前所興建的單軌隧道大多閒置,任其荒廢,
而逐漸被人所淡忘。
瑞芳至雙溪的九座隧道,有三座靠近瑞芳,兩座在三貂嶺,其餘四座在猴硐。
其中一座為「猴硐隧道」, 靠近猴硐車站,另三座為員山第一、二、三號隧道,
位於苧子潭對 岸的基隆河岸。
員山第一、二、三號隧道,因為前後相續,
而被猴硐人稱為「三也磅空」。
現在則改成自行車專用的隧道,又稱作「猴硐舊隧道群」。
蛇子形位於瑞芳基隆河大轉彎的河段附近,
相傳地名是因當地的小山像蛇狀而得名。
蛇子形,地名至少有兩百年的歷史。
嘉慶12年(1807),海盜朱濆入據蘇澳, 清廷為免後患,由南澳總兵王得祿、
台灣知府楊廷理率兵由海陸進擊。
楊廷理由艋舺帶兵走陸路入蘭(當時稱「蛤仔難」),敘述了淡蘭道路的艱險:
「由艋舺、錫口至哈仔難,中歷蛇仔形、三貂、嶐嶐三大嶺,
過谿三十六里,危險異常,生番出沒,人多畏之。」
當時楊廷理曾在蛇子形住宿一晚,
次日,大軍渡過基隆河的苧仔潭,續往三貂嶺。
第二年, 清廷在蛇子形附近的三爪仔汛營,
以加強山區的防務。
沿著蛇子行路,再接上三爪子路,
走到後面就會進入瑞芳市區。
這段路可騎自行車體驗,
若用步行的話要有心理準備,
全程約有5公里之遙……….